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原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见证了厦大经济学科的改革与创新

在《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WISE足迹》即将出版之际,原厦门大学校长,现厦门大学校友总会理事长、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崇实特地为本书作序。他在序中,回顾了WISE成立之前厦大经济学科的现状、学校决定创立WISE的经过,以及学校邀请洪永淼回母校的背景。

原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商道》编辑部

百年前,校主陈嘉庚秉持“教育救国”、“实业强国”的理念创办厦门大学。因此,厦大1921年最早设立的两个学科,一是教育,二是商科(经济)。经济学科近百年来始终是厦门大学的支柱学科,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培养了大批的栋梁之才,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贡献了诸多的创新成果。特别是王亚南、郭大力等一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从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在厦门大学讲授经济学,使得厦大成为中国最早讲授、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高校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厦门大学更是成为中国经济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镇之一。“文革”十年动乱,毫无例外,厦大经济学科也遭受了重大摧残。十年浩劫甫一结束,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厦大经济学科立刻就站上了拨乱反正、重焕生机的最前沿。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厦大经济学科是全校招生最多的科系,教师们拿出百倍的精力与热情重返教学讲台和科研第一线。1982年,厦门大学更是对经济学科在加强建设的同时进行大胆的改革,成立了全国综合性大学的第一所经济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机勃勃。

由于种种原因,上世纪90年代后,厦大经济学科与全国众多高校的经济学科一样,进入了一个相对冷静的调整期。厦大经济学科特别是理论经济学科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明显出现下滑。这样一个下滑的状态,引起了厦大经济学科各位有识之士及学校领导的深深忧虑。

2003年暑期,学校在漳州东山召开工作务虚会,会上时任经济学院院长作大会发言时坦率地承认这几年经济学科尤其是理论经济学科出现下滑。在2004年暑期,学校第二次东山会议上,经济学院院长再次强烈呼吁学校要以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扭转经济学科下滑的局面,他用一个十分具体的数据告诉与会者当时经济学科落后的状况——2003年全年厦大经济学科没有一篇文章发表在《经济研究》上,2004年上半年还是没有,估计下半年也不会有。

作为全国最好的经济学科之一,连续两年没有一篇文章能够发表在《经济研究》上,这确实引起了全校的震动。发言者认为厦大经济学科在全国有被边缘化的危机!

经济学院在东山会议上的发言引起了学校党委和行政对经济学科改革与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经审慎的思考和认真的讨论,学校党委和行政决定要尽全力引进一位在国内外有学术影响力、同时又有组织管理才能的学者来推动经济学科的改革与发展。2004年的东山会议一结束,学校开始积极物色这一人选。此时,多人推荐了正在清华大学担任特聘教授的洪永淼校友。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清华大学下大力气重建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从海内外选聘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到清华任教,给予了很好的工作及生活条件。洪永淼2002年受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时任厦大党委书记王豪杰同志和我都觉得这是一个合适的人选。经商量后,王豪杰书记委托我全权代表学校争取洪永淼教授到厦大工作。

2004年8月,我到北京跟洪永淼会面。那次会面,我们从晚上10点谈到凌晨快两点,近4个小时。从工作到生活,从国内到国外,无所不谈。但是,我记得谈得最多的,还是经济学科的改革,我们都一致认为厦大经济学科的更好发展,唯有在已有改革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深化改革才有可能。我表示了坚决支持他改革的郑重承诺。应该是这样的改革承诺打动了他,让他下了离开清华到厦大工作的决心。

实际上,他是很舍不得离开清华的,清华给了他很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而且整个学术环境和氛围都非常的好。跟清华相比,厦大能给他的条件是不如的。但是,厦大更加需要改革,就这一条,洪永淼做出了艰难的选择。当然,我心里知道,让他做出这一艰难选择的最深层原因是他对母校的一片挚爱。

洪永淼是一个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人。一经下定决心,他马上就开始考虑到厦大如何开展工作,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回到学校,我把我们谈话的结果和他的工作想法向学校党委做了详细汇报,得到校党委的认可和支持,并要求有关部门马上开始为洪永淼教授到校工作做准备。

按照我们谈话所商定的:“存量”暂时不动,先从“增量”做起的基本改革思路,学校决定在经济学院内设立一个实体性的研究院,以新的体制和机制运作。于是,学校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的基础上,依托“985工程”二期经济学科建设的投入,在经济学院班子主要领导和多数同志的支持下,成立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该院于2005年6月正式挂牌,由洪永淼出任院长,赋予他最大的研究院办学自主权。自此,洪永淼开始了他在厦大经济学科的改革历程。

岁月如梭,一晃15年过去了。这15年是如何走过来的?《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WISE足迹》一书收集了过去15年有关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及经济学科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采访与报道。古人云,管中窥豹,见一斑可识全貌。确实,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只是采撷了洪永淼回厦大这15年所走过的坚持改革艰辛之路的若干片段,但从这些片段可以看出他是如何信守自己的承诺,为厦大经济学科的再创辉煌坚持改革与创新。

洪永淼15年的坚守,成效如何?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说明:2003年及2004年两年,厦大经济学科在《经济研究》上发表文章数为零;2015、2016、2017、2018、2019年厦大经济学科在《经济研究》上发表文章数分别为12篇、8篇、15篇、9篇和11篇,共55篇。《经济研究》是中国最好的经济学期刊之一,每年出版12期,每期刊登学术论文约12篇,即一年约144篇,5年约720篇。从2015-2019年,厦大经济学科在上面发表的论文55篇,占了总篇数的近8%。或者说,占了近1/12,即一年约有一期全是厦大的。

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在2005年以前,厦大经济学科在国际上最好的经济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的数量很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而2015-2019年5年间,经济学科在国际一类的经济学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22篇,其中A+级的有4篇、A级的有55篇、A-级的有63篇。这样的科研成果在国内的高校肯定是名列前茅的。至于这15年通过教学改革及大力加强教学管理,着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的状况,从书中可以读到,可请读者自己判断。厦大经济学科重铸了自己的辉煌。

改革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改革是对已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任何改革无论大小都是艰难的。洪永淼所走过的15年厦大经济学科改革之路也是充满艰难和曲折。其中许多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品尝和忍受。改革的艰难和曲折在本书中体现很少,这是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实事求是地说,过去的15年厦大经济学科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就像任何改革都会走弯路,任何改革者都会有遗憾一样,洪永淼主导的厦大经济学科的改革不可避免地也有不足和缺憾。例如,如何把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与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结合起来?如何更加有效地把改革的思路和目标告诉师生员工并尽可能地让每个人都能理解和接受?如何让改革的措施更加“圆润”,做到刚柔相济,避免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等等都是值得改革者思考或研究,更值得在今后的深化改革中加以完善,以实现把厦大经济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经济学科的宏伟目标。

不论如何,瑕不掩瑜,我们要向每一个改革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鉴于此,在本书的编者希望我为该书作一序言时,我欣然应允。因为,我由衷期望这本书的出版能让更多的人看到一位中国学者的赤子之心,看到一个爱国者的报国之情,也看到一位改革者在中国这块改革的热土上所做出的一份默默耕耘。

国家领导人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我也期望这本书的出版是对习总书记伟大号召的一个响应,让我们更加坚定地投身到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去。

谨为序!

2020年1月27日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