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200亿黄金变铜合金?网友:“黄金大嫖客”重现江湖!

感谢网友金石道人来稿

多年前,武汉金凰珠宝手头有点紧,于是以一批黄金作抵押,向一家小贷公司借了一笔钱。

小贷公司的老板是位信佛之人,有一次去西藏礼佛,向一座寺庙布施了两根金条。

小贷老板沐浴佛光,心情舒畅打道回府。刚下飞机,就接到了寺庙的电话:

“你怎么能拿铜块欺骗佛祖呢?”

这事传开以后,大家对武汉金凰珠宝和它的老板贾志宏,都变得谨慎起来。自此之后,贾老板想筹钱,只好另寻他路,其中大部分的借款只能依靠信托公司。

没成想,时隔数年,金凰珠宝和贾老板故伎重施。

只不过这一次,踩雷的是信托公司。

1

百亿黄金变“铜合金”

有句老话流传甚广: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可见,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黄金的地位是很高的,是硬通货。

老百姓这样想,手里攥着钱的金融机构也是这样想,倘若有人拿黄金作抵押来贷款,那这绝对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但黄金也有不靠谱的时候。

一则公告引出了这起魔幻的事件。

6月24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发布公告,宣布取消了湖北最大黄金加工厂,武汉金凰珠宝的会员资格。

天眼查资料显示,武汉金凰珠宝是国内最大的黄金首饰制造商之一,于2010年8月18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一家知名首饰制造商,为何会被上海黄金交易所取消会员资格?

这事还得从2018年说起。

2018年11月,东莞信托发行“东莞信托-金凰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规模16亿元。当时的宣传资料称,这是市场唯一有实物黄金(上金所AU9999标准金)质押信托计划,有大型财险公司承保,是湖北省重点国企混改项目,最高10%收益,季度付息。

黄金作抵,东莞信托自然是信心满满。据支点财经,到了2019年12月下旬,因武汉金凰当月利息拖欠,东莞信托以此为由宣布武汉金凰所有贷款提前到期,并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强制执行申请。

2020年2月,东莞信托随机抽取了武汉金凰质押的其中1根1公斤重量的金条去检测。送检结果显示,金条为假黄金。虽然金条表面镀金,但内部成分却是铜合金,并非Au999.9足金。

这下东莞信托开始慌了,说好的黄金,咋一下子成了“黄铜”?

东莞信托并不是唯一的倒霉蛋。2020年5月16日,民生信托对融资方武汉金凰所质押的黄金开箱验测,彼时后者的6亿信托融资计划还有一个月到期。5月22日,民生信托得到检测结果:“黄金”主要成分也是铜合金!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检测结果出来前一晚,武汉金凰董事长贾志宏曾强烈希望可以叫停检测,但被明确拒绝。

接着,恒丰银行、中经贸易也启动了强制执行开箱检测,检测结果也是一样:

“黄金主要成分是铜合金。”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武汉金凰就以黄金作为抵押,开出了300亿元的保单,获得来自金融机构的融资200亿元,未到期的融资存量160亿元,涉及15家金融机构。

其中,超过10亿以上的信托公司有四家,分别是民生信托41亿、东莞信托34亿、安信信托19亿和四川信托18亿。仅此四家信托公司未到期信托超过112亿元。

截至目前,武汉金凰有160亿融资未到期,对应的质押黄金是83.03吨,分别存放在不同银行保险柜。

83.03吨什么概念?

2019年中国黄金官方储备1958吨,年消费量1000吨,年生产量380吨。中国黄金产量最大的公司,紫金矿业黄金年产量约为40吨。而武汉金凰所质押的全部黄金是紫金矿业年生产量的2倍!

如果,这些黄金都和检测出来的一样是“铜合金”,这恐怕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黄金骗局”了。网友调侃:

“黄金大嫖客”重现江湖!

2

迷雾重重

一家珠宝公司,数十家金融机构,过百亿的资金。如今深陷同一个暴风眼。

这个暴风眼里,有着太多的疑问:黄金为什么是假的?武汉金凰抵押出来的钱去哪了?这是一个意外还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局?

目前来看,也许只有武汉金凰知道答案。

天眼查资料显示,武汉金凰的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人民银行下属制金厂。2002年创始人兼董事长贾志宏将其收购,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武汉市金凰珠宝有限公司;2007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次年欲在A股上市未果,2010年8月通过红筹架构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假黄金”东窗事发,直接原因是武汉金凰资金链的断裂。

尽管在纳斯达克上市,但贾志宏惦记的一直是A股。找来找去,贾志宏瞄上了湖北省的三环控股。自2016年开始,贾志宏控股的金凰集团参与了湖北省三环集团的混改,以70亿现金的收购价格击败众多竞标对手,成为混改黑马,并在2018年支付了52亿元的收购款。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金凰集团的债率开始大幅攀升。金凰珠宝年报显示,2015年,金凰珠宝负债率从2014年的17%飙升至43.4%。到2018年,其负债总额为20.61亿美元,资产负债率达76.33%;有13.93亿美元的负债来自于信托贷款,占总负债的67.59%。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负债率已经达到71.29%

因混改过程遭质疑、三环集团原高管腐败案等缘故,导致混改停滞,再加上2020年初的疫情原因,带来进一步冲击,引发贾志宏资金链断裂,导致局面全线失控。

早在2015年前后,金凰珠宝就开始搞黄金质押融资。一方面提供黄金给贷款方,一方面找第三方中国人保财险湖北分公司进行黄金鉴定。

这种操作,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黄金抵押 保单增信”。用俗语来说,就是双保险。黄金是硬通货,在黄金抵押的基础上,再投保险,为黄金做保证,由董事长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看起来更安全。

按理来说,黄金 双保险已经基本上能保证资金的安全了,但谁也没料到,黄金竟然是假的。

现在的金融机构都这么好骗了?最让人疑惑的是,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据经融笔记,民生信托相关人士回忆:在当初放入银行保险柜之前的黄金抽检,有武汉金凰、保险、信托三方十多名人士在场,全程视频录像。为防止中途掉包,还特意将抽检压制成薄片的黄金剪成不规则,其余的黄金也全都做了光谱扫描。

东莞证券也表示:“贷前抽检,我们公司八个人在现场。虽然人保财险负责检测,但在一旁仔细观察了每一步,包括把黄金拿到中国地质大学做检查,最后黄金入库,全程跟着。钥匙密码是人保和我们一家一个。”

同样一批黄金,入库前抽检结果为真,如今检测结果却为假,且黄金在入库银行保险柜之后并无开箱记录,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有趣的是,“假黄金”事件曝出后,面对记者的质问,贾志宏理直气壮地回应称:

哪里有假?保险公司都开了保单的。如果黄金有假,东莞信托为什么不报案?都过去五六个月了。如果有假,赶紧报警抓人不就完了吗?

不得不说,贾志宏这手太极打得很高明,把十几家信托公司都给坑进去了。

信托公司踩雷后,向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拒赔并给出了两个理由:

1、当初合同承保的是真黄金,现在这个黄金不是当初承保的同一批货物。

2、目前被保险人武汉金凰并未向人保财险提出任何保险索赔,信托公司等机构提出保险索赔,不符合保险合同约定。

信托公司彻底傻眼了。

这个事件有太多疑点了,这重重迷雾,还得等待后续揭晓。

3

金融风控之殇

“假黄金事件”,暴露出了金融机构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风控危机。

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仅凭贾志宏的一句“质押的上金所的黄金是原料金,可能有些金子成色不足”,信托机构就爽快的直接发放贷款了,这未免也太过草率了。

当然,金融机构踩雷并非新鲜事,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有过无数血的教训。

如果你穿越到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当地人一定会骄傲地告诉你:

“海口的金融机构数量多过米铺。”

而如今,海南是中国金融发展最滞后的省份之一。

海南金融的大起大落,源于一家银行的死亡。1995年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在解决当时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金融坏账问题时,在一堆烂账中遭遇挤兑危机,于1998年倒闭。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家破产倒闭的银行。

海发行的倒闭,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1999年初,中国第一例非银行金融机构破产案出现,名噪一时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倒下。而后,在本世纪初的大熊市中,接近一半的证券公司都倒闭了。

从银行、信托到券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金融机构很容易走向畸形和癫狂,最终要么毁灭,要么国家买单。

萦绕在耳的一个问题是: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加强风控、规避风险?

当下学界有一种讨论,产业供应链或许能为金融风控痼疾开出一味良药。

以贷款为例,相对于抵押物融资而言,产业链融资似乎是一个更为稳妥的选择。

所谓产业链融资,是指金融服务机构通过考核整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状况,通过分析考证产业链的一体化程度,以及掌握核心企业的财务状况、信用风险、资金实力等情况,最终对产业链上的多个企业提供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换言之,相比单一的抵押物来说,这种方式能对放贷对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万一出现危机,也能多点止损。类似的更优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在中国,几乎任何产业都是无序甚至是充满恶性竞争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有序延续是严重受到挑战的。而只有在行业内建立一个产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健康的竞争格局才有望形成。

由平台去监管、把控企业的融资进度,这样的供应链金融才是低成本、高可靠的。也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有机会,大国金融才有真正的可持续战斗力!

但归根结底,要培养出现代化的金融企业,离不开健康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监管制度。

否则,“假黄金事件”将会一直存在,金融机构的爆雷也会源源不断。

4

尾声

2018年2月2日,银监会曾公布一起百亿黄金骗贷案的涉事银行处罚决定。

处罚决定中,对两地涉及该案的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罚款5250万元,并处罚104名责任人。

追溯案由,2015年前后,多名外部不法人员横跨陕西、河南两省,以纯度不足的非标准黄金做质押物,骗取了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90亿元贷款。

时隔数年,十几家信托机构倒在同一片雷区。

你说,这是巧合,还是必然呢?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