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敢当孙正义的“接盘侠”,这两个男人有何底气?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作者 | 刘晓月

WeWork再传大消息!

9月24日,办公空间及空间即服务平台WeWork在其官方网站及微博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宣布WeWork中国获挚信资本2亿美元追加投资。

消息一出、引得业内一片惊呼!要知道,这可是软银最大的败笔、孙正义也接不动的盘!

孙正义最不堪回首的记忆

WeWork作为曾经风光无限的独角兽,它的估值一度高达470亿,然后变成270亿,后来跌成100亿,最后直接跌倒了29亿美元,缩水了九成以上。

孙正义曾经对WeWork抱有无限的期待,向外界宣称WeWork就是“下一个阿里巴巴”。当他第一次见到WeWork的创始人诺伊曼时,还告诉诺伊曼,“使WeWork比你的原计划大十倍。”“WeWork可能价值几千亿美元。”

为此,孙正义不计成本地向WeWork大手笔输血。在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软银向WeWork输送资金近110亿美元。

但谁曾想,野心勃勃的孙正义这次非但没能遇到“马云”,反而遇到了“贾跃亭”。

这些年来,诺伊曼不仅把孙正义投的钱都烧光了,也没能换来清晰的盈利模式,现在还是挣来的钱都补不上亏损的窟窿;而且诺伊曼此人还从公司大量牟取私利,一掷千金买私人飞机、豪宅,最奇葩的是还在把用公司钱买的房子归到自己名下之后,再卖回给公司,再狠狠地捞了一笔。

当遮羞布被撕开,人们才发现,曾经被追捧的“独角兽”原来是个“毒角兽”。10个月的时间,WeWork蒸发400亿美元、创始人退位、裁员数千名。今年4月,软银终于撑不下去了,宣布撤回30亿美元股票收购计划。

这下可好,当年孙正义在阿里上挣的钱,现在全部赔在WeWork上了!2019年11月孙正义,在东京新闻发布会上鞠躬认错:“我对这些投资的判断在许多方面都不正确,对此我感到很遗憾。”

如今孙正义大撤退,WeWork中国业务被挚信资本接下。值得注意的是,挚信资本与WeWork两年之前已有交集。2018年7月,挚信资本联合淡马锡控股、软银集团、软银愿景基金及弘毅投资等,共同投资5亿美元,资金用于WeWork在华业务扩张。当时的WeWork中国业务已经覆盖中国3个城市,同时运营40个办公地点,会员人数约20000名。

根据WeWork中国官方新闻稿披露,新一轮融资将助力WeWork中国继续支持本地创业型企业、中型企业以及大公司的持续发展,实现更高的成本效益,并确保员工更高的满意度。

其实对于当下的WeWork来说,卖出任何大于1块钱的数都已经算是一个好消息了。此番有新东家接盘,说不定还能上演“起死回生”的逆袭?

幕后“接盘侠”浮出水面

敢接孙正义的盘,这个挚信资本究竟是何方神圣?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孙正义接不动的盘,接盘者应该更为豪放狠厉才是,但事实恰恰相反,挚信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曙君,却被称为最具文艺精神的投资者,同时也是“低调到没有观点”的神秘存在。先后投资过奇虎360、大众点评、豆瓣、蘑菇街、好大夫、果壳、穷游等公司。

李曙君曾在盛大任职,从公司副总裁到首席CFO,再到之后的投资与海外业务总监,他还帮助盛大获得软银投资并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一战成就了盛大和软银的威名,也帮助李曙君获得了巨大的个人回报。据2004年打工皇帝榜透露,李曙君的个人财富在4亿元以上。

但他却在职业生涯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出人意料地在2006年选择离开,随后和朋友合伙创立了挚信资本。

与孙正义截然相反的是,李曙君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什么时候一个中国企业家能真正安静下来、荣辱不惊,这个人、这个企业才真的到火候了。”他曾对一名创业者说过,“要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不要成为你的敌人”。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李曙君的投资风格,就是投文艺范的公司、慢公司,远离风口。

他被评价为“支撑中国文艺青年背后的金主”。很多看起来不那么被叫好、投资人不敢投的“慢公司”、“文艺公司”,几乎全被李曙君投了,对于他来说,这些似乎变成了心头最爱,比如豆瓣、果壳、穷游以及单向街、一条视频等。

据说,李曙君第一次和单向空间的创始人之一许知远相见时,两人没有聊单向街的商业模式,而是由许知远分享了刚刚结束的缅甸旅行见闻,两人聊了昂山素季、缅甸变迁、民主转型。

或许相比于前期的跑马圈地、狂冒突进,此时的WeWork更需要这样冷静的风格,走上一条更加稳健的发展路线。

事实上,也正是得益于李曙君这样的投资理念,他投出过一家“唯一一家不烧钱、能盈利”的联合办公公司——创富港。这家公司成立十年来,只在2011年拿了红杉资本和挚信资本556万元美元的融资,之后依靠稳健的经营状态一路坚持下来。

创富港于2016年4月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且与WeWork持续烧钱不同,创富港早已实现盈利。数据显示,2019年,创富港实现营业收入5.38亿元,净利润1190.7万元;今年上半年,即在疫情的暴击之下,创富港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仍然分别达到了2.81亿元和1812万元。

与此同时,WeWork中国管理团队也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挚信资本将占据主导地位,而WeWork将成为小股东。挚信资本运营合伙人姜跃平出任WeWork中国代理CEO。

据了解,姜跃平曾就职于腾讯、雅虎、Kana等多家软件互联网企业,有15年以上工程、产品及管理经验,后来在2010年担任大众点评产品及运营副总裁,四年后任大众点评首席战略官。2015年10月,美团与大众点评宣布合并,姜跃平任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先后领导新零售、用户平台等业务。

姜跃平表示:“这是WeWork中国发展的新篇章,标志着公司全面实现决策和管理本土化、产品及业务本土化、运营和效率本土化,从一家跨国企业的中国子公司正式成为兼具全球品牌优势及战略资源的中国企业。”

种种迹象显示,“互联网打法”“本地化运营”会是接下来WeWork的发展关键词。

WeWork能翻盘吗

尽管WeWork的教训十分惨痛,联合办公的生意并不好做;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是社会的一大刚需。

当下创新创业热情仍然高涨,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受制于资金及资源的约束,他们既需要联合办公的物理“空间”,也需要相关资源的“赋能”,在资金、人才、渠道等方面提供对接服务。而大公司在传统办公的模式下,也可以将联合办公作为一种补充。

类似于WeWork的失败也是行业必经的出清过程,在经历当年“双创”概念提出加之资本催化作用下,大批联合办公雨后春笋般涌现、野蛮生长之后,势必要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企业。”无论是已经正向盈利的创富港,还是冲刺美股上市的优客工场,头部玩家的成绩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联合办公行业的可能。对于WeWork而言,如何实现由重到轻、降本增效、精细化运营将是未来能否“翻盘”的重中之重。

同时,不只是联合办公赛道,WeWork的故事也为互联网新经济领域敲响了警钟,烧钱可以烧出规模,但不一定烧出未来。当各种概念都吹捧过后,实实在在的盈利才是企业在市场上站住脚的王牌。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