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2020平安再升维,科技成第二增长曲线


如果我问你:华为、腾讯、平安谁是2018-2020全球AI专利排行里排名最高的,你一定会回答是华为。但如果我告诉你,答案是平安的话,你或许要大吃一惊。因为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这个答案一定是反常识的。

反常识的认知就代表,其实我们并不觉得中国平安是科技企业,或者说低调发展的中国平安并没有给人很强的科技感认知。

12月初发布的《深圳市金融科技产业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显示,自2017年以来,中国平安金融科技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知识产权影响力全球第一。

同一时间,国促会数字科技发展工作委员会与零壹财经联合发布的《2018-2020年全球AI专利排行榜TOP100》榜单显示,平安集团凭借9255件专利位列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全球前二的是传统科技巨头三星和IBM。

事实上,平安一直在撕掉自身的标签,试水保险行业改革,科技赋能是重要的部分,除此之外包括生态赋能、寿险改革也是集团的核心战略,他们在重塑平安在大众的认知,也重塑平安的企业核心。

居安思危、不断突破是平安过去三十余年的缩影。



“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

马明哲说这话时正值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之下,国内金融行业也在悄悄发生改变,面对未知的环境,拥抱未来和不断改变的危机意识渗透到这个企业的骨子里。

20年之后,在第四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平安确立了“金融+科技”的战略目标;2019年,中国平安更新了品牌LOGO,新版LOGO底部的“保险·银行·投资”更换为“金融·科技”,决心可见。

而当我们讨论科技时总绕不开科技人才。

2019年,中国平安员工总数为34万多人,却拥有一支11万的科研队伍,其中包含3000多名科学家,科研人员占总员工比例为32%。而同年发布的一份全球科研人员占比排行榜显示,排在前十的微软和FACEBOOK也才不足30%。

科研投入除了人力成本外,资金也是重要的因素。过去十年,平安集团累计投入科研费用近千亿,而且每年都会把营业收入的1%作为创新科技的研发,未来十年按此比例还会有超千亿元的科研投入。

《经济学人》杂志12月初的一篇名为《蜕变:从保险公司到金融科技公司,平安是如何做到的?》的报道中这样说道“科技本身就能实现盈利,而不只会增加成本,这让平安与众不同”。这种不同在于平安的科技投入转化为盈利的链路已经打通并且形成了良性的循环,而大多数公司的科技投入是不确定的。

基于以上的科技投入,平安在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许多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探索出多项创新成果。截至 2020 年 9 月末,平安集团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 28037 项,较年初增加 6654 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而以“科技”为基础,「科技 + 金融」及「金融 + 生态」的战略原则下,平安集团的金融科技业务涵盖了从保险、银行、医疗到教育等一系列的服务,陆金所、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金融壹账通等平安旗下科技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亦是科技力的表现。

而平安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和表现也引起了大量国际媒体的关注,先后被默多克新闻集团《巴伦周刊》、《华尔街日报》以及前序提到的全球阅读量最大的时政杂志之一《经济学人》所点赞,纷纷肯定中国平安的发展战略,以及看好中国平安所发挥的社会价值与作用。

以上,会让你对平安作为传统金融企业有所改观,那平安到底算不算科技企业?我觉得不能这么简单定位,科技是金融的驱动力,是赋能金融发展的工具,是平安寿险改革的助推剂,但这一切都必须回到金融的本质去看。



黄奇帆总结金融的本质有三,抛开其中关于信用、杠杆和风险的描述,其余两点可以总结为“服务人”和“服务实体经济”,所以金融业本质上就是服务业。

“赋能自身服务”

以信贷业务为例,在信用卡审批环节,从之前的两天变成现在的两分钟,大数据和信用风险模型为基础,不断引入和优化新技术大大提升效率。甚至于,平安还尝试将声纹识别、微表情分析等AI识别和预测技术应用于金融风险防控,这在业界是大胆创新。

而保险业务上则更直接和快速反应,平安车险服务通过技术手段支持快速派工,市区撞车5分钟解决问题,郊区撞车10分钟解决问题,大大提升出险的效率;同时开发了可以通过手机传感器上检测到的动作来追踪客户驾驶习惯的算法,为车险更好定价、给用户更好的服务。

“赋能实体经济”

金融赋能实体的基础就是探索如何更好的保障企业运营,比如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的抗风险性很差,尤其是资金端,如何保障小微企业临时而快速的资金需求对金融行业是一个考验。平安推出了一个服务小微企业的平台,把对小微企业的线上交易、服务都集中在这个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支撑起一个完善的风控模型,保障优质小微企业获得贷款变得更加容易、定价更为精准。随着平台越大、服务的小微企业越多,这个群体从中获得的金融支持力度和便捷度就越强。

截至三季度,平安银行表内外授信总融资额3.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6%。其中,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占新增投放企业贷款客户达70%以上,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0%。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额为1,925亿元,同比增长14%。

“赋能社会”

金融的本质就有很强的社会基础属性,而有了科技的加持后,平安可以系统性立体化的更好服务社会。

凉山“悬崖村”25岁的苏不惹是家里的老大,除了父母外他还需要照顾一对弟妹,同时他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农活和导游带来的一年1万收入显然无法支撑这个大家庭。

2018年起,平安产业扶贫项目落地,支持凉山油橄榄产业,为当地超过8000亩橄榄园提供累计4100万元的"扶贫保"免息免担保产业贷款。2019年,苏布惹和其他三位村民在平安支持下,共同作为技术工人前往凉山首府西昌接受“农业种植技术和MAP项目”培训。苏布惹已经是油橄榄企业悬崖村基地的管理员,负责照顾村里近200亩的油橄榄树,通过土地流转、销售分红、劳务务工等方式,他已成为了村里年收入超过4万元的“致富带头人”。

近年来,在马明哲领导开展下的“三村工程” 已在全国21个省或自治区落地,累计提供产业扶贫资金265.96亿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惠及贫困人口73万余人。而联合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开办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已经培养了3593位像苏不惹一样的“致富带头人”。

除了经济上的输血、造血,作为一家在医疗健康领域布局已久的企业,平安依托医疗硬件和平安好医生平台有效提升基层医疗的设备设施和医务水平,健康扶贫体系初现成效。

同样的,在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和基层培训搭建的“村教工程”致力于实现立体化教育扶贫,通过AI技术实现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项目的投入就超过3717万元。UNLEASH秘书处主席弗莱明•贝森巴赫对"青少年科技素养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科技不仅成为平安服务用户、赋能实体经济、服务社会的核心,也在成为这家传统金融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平安科技业务总收入650.28亿,同比增长8.3%;2020年上半年,平安AI驱动产品销售规模达1763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AI在服务过程中带来的产品销售规模达1059亿元,覆盖总体平台协同业绩的57.9%。

科技业务的收入以及科技驱动的业务增长正在成为平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投入转化的科技收入是持续且健康多元的。

除了业务贡献外,平安的内部科技新基建也成为平安大刀阔斧进行寿险改革的基础。

平安进行寿险改革是基于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的巨大变化进行的自我颠覆,亦是马明哲居安思危的又一次体现。

从工业化时代到信息时代再到移动时代,社会结构从以家庭为主体变成了以生物个体为主体、以标签个体为主体。基于消费、金融、理财的决策行为从之前的家庭决策变成了个体决策,故传统的保险人海战术显然不适合当下的环境。

“朋友与朋友的关系”是平安重塑保险代理人形象、打造精英代理人团队的第一步。理念上有改观,行动上也要有配套。

从代理人招聘、代理人产品运作能力、优化发展路径、高品质培训、产品和数字化营销等多维度的寿险改革,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在新人招聘上, AI 面谈官辅助完成代理人筛选工作,AI面试覆盖率达 100%,累计面试超 600 万人次,减少人工面试时长 68 万小时;在培训上,平安人寿借助大数据分析,根据代理人的个性特征类型、岗位能力要求、自身绩效表现等因素,智能诊断出最适合的培训方案,实现课程“千人千面”,科技让代理人团队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在代理人的日常工作中,平安通过数据大脑,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帮助代理人打造私域流量池。在平安代理人使用的专属APP中,聚焦于公域流量的“三板斧”和私域流量的“八宝箱”都已在探索使用。

“文化为魂,科技为器,让每位业务同仁真正成为科技武装的新保险人!”平安集团执行董事、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陆敏在最近的一次企业内部峰会上如是说。



平安未来会变成科技公司吗?再次提出这个问题我想答案已经不重要了。

科技也好、数字化也好,未来还会出现类似的改革、跌代、突破、焕新。或者10年、20年,或是马明哲或是其他人,“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或是“金融+X”,平安或许还是那个平安,居安思危、不断改变去适应发展的平安。

而平安想做的除了服务好自身的用户、服务好社会和经济发展外,更想成为一个受尊重的中国企业和百年品牌。


<end>

编辑:Chuck

总编:沈帅波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