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央行明确表态!又一银行业务被“叫停”,事关每一位储户

近年来,银行靠“挂档计息”的智能存款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特别是自从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之后,“智能存款”就成为了很多理财用户青睐的对象。

智能存款,对于银行和理财用户来说,其实是双赢的。一方面是利率比较高,另一方面是流动性比较强,很多银行智能存款都可以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挂档计息,而且挂档的利息要比银行活期利率高出很多。

换句话说,智能存款不仅可以像活期存款一样随时取款,还可以享受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

因为谁都明白一个道理,银行给的利息越高,储户就越愿意存款,因此智能存款也就成为了很多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利器。

01、“智能存款”被叫停

事实上,智能存款自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存在诸多争议。毕竟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利可投的同时,一定会有风险!

其实,早在2018年的时候,当时监管部门就要求各大银行对智能存款进行整顿;到了2019年,央行又进一步发布监管公告,叫停部分银行的智能存款业务。

的确,智能存款的出现,确实让银行在与“宝宝类”基金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银行运行的债务成本。

作为银行,为了平衡成本,就需要提高贷款利率,将这部分成本转接到借款人的身上。这么做,既不利于良性竞争,也存在着较大的监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因此只能被“叫停”。

12月14日,工、农、中、建、交、邮储这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齐刷刷在同一天发公告,从2021年1月起,原来的“靠档计息”调整为“按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也就是说,如果储户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产品,将按照活期利率来计息。之前“鱼与熊掌兼得”规则自然也就也无效了。

02、何谓“智能存款”?

按理说,“‘智能存款’应该是媒体提出的新概念,从金融的角度来看看,“智能存款”还真没有什么新鲜的内涵。

在互联网模式下,包括BAT旗下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百信银行等在内的部分民营银行,陆续推出了不同于传统活期理财的存款类产品,在业内都被统称“智能存款”。

但究其本质,依然还是定期存款,只是换汤不换药。不少产品起存金额较低、存入金额无上限,支持全部或部分金额提前取出。从收益上看,收益率普遍较高,基本在4%左右,存得越久,利率越高。

但是呢,和定期存款之间的又有些不同之处,最显著的特点就死,其所有权和收益权是可以转让。

当投资者需要用钱时,可以把收益权转让出去,从而实现了类似于活期的收益形式,转让的受益方则是一些机构。

只不过,目前大部分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到期,不再续约或者计划停售。虽然,一部分民营银行下架或售罄不再推出智能存款产品,但仍有多家“智能存款”在售。

如今,随着管控的稳步推进,六大行搜齐齐发声,可见监管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

03、为什么会被叫停?

对于咱们储户来说,银行和客户各取所需,本来是一件好事情。但在短短几年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银行推出类似的“智能存款”。

有时候,一些小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智能存款给的利率越给越高,提前支取利率也是越给越高。当玩家都挤在一起的时候,就很容易形成了一种恶性竞争

如果任由这种竞争继续下去,那么,对于存款市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这也不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更何况,银行的利润空间,主要还是靠吸收存款跟发放贷款的利差。而通常情况下,银行的贷款周期相对来说一般都比较长,至少都是在6个月或者一年以上,资金回收周期较长。

现如今,各大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都是随存随取,可以随时支取出来,而且给到的利息并不低。并且还都是可提前支取,可获得4%以上的利率,这就大大提高了用户提前支取的可能性。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明白一点,它还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当贷款资金没有到期,一旦出现大量用户提前支取的情况,银行就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来应付客户提现,一旦银行出现提现难,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所以,用概率思维看来这个问题,潜在风险还是客观存在呢!

参考资料:天蝎金融、理财巴士、新京报、投二当家、知乎等公开资料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