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牛熊之间,复盘我目睹过的私募管理“缺位”|金融烟火事⑤

2020,是个魔幻之年。从疫情开局,到各类“黑天鹅”事件,没有人能遗世独立。大小人物,都是人间烟火。世界日新月异,往往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开始改变。也许从细微之处,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些改变对我们每个人带来的真实影响。这,也是周观新金融搜集“金融烟火事”特辑的原因。

 

第五期,一位在私募行业浸泡多年的VP,也来讲讲他的经历与理解。

 

不止是上半年,或者近一年,其实私募行业“剧情”一直很丰富。我觉得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了,快到很多管理和制度其实跟不上。

从0到14万亿,私募只用了14年时间。从2004年赵丹阳与深国投合作成立第一只阳光私募基金至今,私募行业的14年风雨,走得太快了。你现在看到的百亿级私募,可能有超过一半都是2005到2007年那波牛市起来的,也是私募行业的第一波大发展。第二波高峰,则是从2014年到2015年,那时候市场上就有近2万家股权类私募,但随着行情掉下来之后,也清退了不少。

我刚入行的时候,大概是2009年。当时,公司只有3个产品,规模也就几个亿,但到2010年底的时候,就已经接近几十亿了,规模翻了近20倍。公司发展太快了,无论是管理、投资还是风控,都是跟不上的,但这些恰好是这个行业最关键的技能。

下面,具体来说说内部管理问题。

私募行业的管理的确还不够严格,成立门槛也相对比较低。比如你现在想去拿一个私募牌照,可能组建个六七个人的团队就行了,一个总经理,一个风控总监,一个投资总监,一个财务,省下的几个可能就负责市场、行政。

这种小规模的私募,现在特别多。所谓的风控措施,都是老板自己做风控。举个例子,公募基金整个交易过程都是非常规范的,调仓、配置等内容也比较公开透明。但私募不一样,虽然很多私募基金合同也会规定你单个股票持仓的比例,但有些也不是强制规定,或者不排除私下操作。一些小私募内部管理并不严格,满仓某个股票,甚至加杠杆,如果市场好的话或许能一年赚10倍,但熊市一来就容易爆仓。亏得太多,投资者自然就不乐意了。

这种投资管理的风控不科学,十分容易把收益和风险都放得很大。这就是为什么私募行业总是出现牛市都赚得盆满钵满,熊市都亏得一塌糊涂的原因。赚钱的时候,你可以说它内部管理比较灵活,亏钱的时候你也会骂它风控管理能力不够。

除了风控管理的专业度问题,私募行业内部管理还有诸多环节缺位。比如,近期闹出兑付风波的基岩资本,为何会出现各方披露的“净值打架”的现象,这既可能是销售误导,也可能与投资管理能力不足有关,又可能与资金的真实投向“改道”相关。为何这么说?这里头涉及各类行业管理问题。

一个是净值披露造假。这个在业内很常见,比如提交给某些私募排名网站、或者销售合作方的净值,都是私募公司自己填上去的,真实的净值恐怕只有公司自己和托管方知道。

再者,可能存在销售误导及违规兜底承诺。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当时基岩拿到的B站相关份额本来就很少,还是从其他机构转手获得,但却以此作为了宣传的噱头,吸引投资者。这种宣传套路,后来还被不少同行效仿过。

最后,就是风控管理或资金投向有问题,但具体要看与投资人签订的条款而定。

 

当然,也有可能是这几类问题都同时存在。

从基岩投资者提供的合同截图来看,是“本基金将通过QDII资产管理计划,投向拟赴美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主板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并没有明确指出是投向B站或哪只中概股。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就很大了,我拿90%的资金投B站是投,拿1%投也是投,具体怎么投,只有自己知道。所以,这到底是宣传销售误导,还是资金投向“改道”,还是对市场研判的风控管理欠佳?或许只有公司本身知道。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行业的规范管理是跟不上的。尤其是对于出境的资金,可能还有层层嵌套,最后投向如何,即便是托管方也未必能清楚,它们也只是做个通道而已。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投资人要及时发现也很难,后续要维权也很难。

这也是为何私募行业集中度在明显上升的原因,大公司的风控能力和内部管理相对好一点。前面也已经提到了,牛熊对私募行业影响很大,但如果这两样做得好的话,公司对抗周期的能力可能就相对强一点,波动也就小一点。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今年5月底,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5万家,但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只有276家,规模在50亿元至100亿元的也只有305家,而规模在10亿元以下(含)的却有8238家。

所以,为什么说行业集中度正在提高。你可以看到,今年头部私募发行的产品都是几十上百只,对比之下小型私募则是举步维艰。很多小私募根本募不到资,只能做一些非常小众的客户,比如熟人圈子。

近期,《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再次被列入立法工作计划,让业内既期待也忐忑。目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合格投资者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市场准入没有明确规定,期待《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将对基金管理人应当具备与其基金管理规模适应的人员和资金做出相应规定。与此同时,《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可能还会对重大违规行为的企业做推出指引。

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好事,也有助于行业更规范发展,当然也有挑战。未来,留给小型私募的生存空间不多了。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