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蹭上最热的点,研发费用却在逐年走低,九安医疗财报存诸多疑点

花朵财经原创

即便监管出手,也难挡九安医疗的一骑绝尘。

从一纸公告,子公司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美国FDA EUA授权,再到在互动易上频频回应投资者,产品在美国当地现货热销,目前月产能为1亿人份,九安医疗一夜之间迅速蹿红。

11月15日至25日,九安医疗狂揽9连板,俨然已成为资本市场中最靓的仔。即便在23日收到深交所关注函,也仍未能阻止九安医疗的股价继续狂欢,成为新晋“妖股”。

但是,监管关注与业绩乏力与股价背驰而行,以及最近几年九安医疗的投资收益惊人个中却疑云重重,无不时刻在预警着九安医疗巨大的投资风险。

蹭上热点,一骑绝尘

九安医疗是个备受争议的“概念股”。

11月7日晚,九安医疗发布关于子公司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美国FDA EUA授权的公告。该产品主要用于体外快速、定性检测人体前鼻拭子样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九安医疗对此表示,公司子公司iHealth美国的上述产品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使用授权(EUA)后,需求者购买无需处方,通过美国的电商、药店、商超等渠道进行销售,预计未来可能为公司带来相关销售收入。

随后不久,九安医疗又在投资者互动易上频频畅言:“公司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产品已经开始规模生产,并已于上周初开始由子公司iHealth美国在当地现货热销。目前月产能为1亿人份,计划估算到2022年初,产能增至每月2亿人份。”

在这一系列的利好消息刺激下,九安医疗股价随后一骑绝尘。自11月7日发布公告以来截至11月26日在短短不足一月内,九安医疗股价涨幅已超160%,报15.67元/股。

面对九安医疗股票交易的异常波动,九安医疗如期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11月23日,深交所对其发出关注函,要求公司结合试剂盒产品的市场需求、产销量、市场份额、竞品情况等因素,说明公司在互动易平台上就试剂盒产品的相关答复是否存在误导性陈述或夸大性质的表述。

此外深交所还表示,公司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自2021年10月25日开始可自主行权,行权价格为11.53元/份,而在2021年10月25日收盘价仅6.24元。深交所对此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存在涉嫌通过拉抬股价,便利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自主行权,以获利的情形。

然而截至记者发稿前,仍未见公司针对上述监管部门提出的疑惑,进行相应回复。

研发向下,销售向上

事实上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美国目前已有包括九安医疗在内的9家公司的新冠抗原检测OTC试剂盒产品获得FDA EUA授权。也就是说,九安医疗的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稀缺性,反而竞争异常激烈。

对投资者关心的检测试剂盒具体落地销量,九安医疗也并未作为具体披露,仅在互动易上回复称产品正在向C端和B端同时销售,销量将在之后按规定披露。此外据媒体报道称,九安医疗美国子公司iHealth Labs Inc销售的新冠家用自测试剂盒目前已登陆亚马逊等C端购物网站,但在另一大型商超平台沃尔玛暂时未见出售。

记者还发现,九安医疗仿佛是个轻研发重营销的公司。截至2020年,九安医疗研发费用为7654.46万元,占公司销售百分比3.81%。反观同时期,九安医疗的销售费用则为3.70亿元,占公司销售百分比达18.42%。

对比同行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的研发费用支出,九安医疗的研发费用也与其并不在一个量级。截至2020年,鱼跃医疗与三诺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02亿元和1.82亿元,占公司销售百分比分别为5.97%和9.06%。

九安医疗的研发费用金额投入还在呈逐年递减之势,而同期销售费用则呈逐年递增之势。2017-2020年,九安医疗研发费用分别为9406.41万元、6886.38万元、8003.45万元、7654.46万元;同期销售费用分别为0.71亿元、0.62亿元、1.08亿元、3.70亿元。

投资收益惊人,个中疑点重重

从财务数据来看,九安医疗似乎还是位资本市场的“资深玩家”。

2013-2019年,九安医疗扣非净利润一直处于经营亏损状态,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128.19万元、8145.25万元、1.55亿元、1.46亿元、1.82亿元、1.39亿元、2.42亿元。

然而蹊跷的是,即便九安医疗经营亏损多年,但公司依旧活跃于资本市场并未退出资本舞台,并且近日股价还表现十分耀眼。能够至此,与九安医疗归母净利润保有十分规律的变化息息相关。

2013-2018年,九安医疗归母净利润亏损和盈利长期呈隔年交替变化,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16.83万元、1019.75万元、-1.51亿元、1449.79万元、-1.66亿元、1268.68万元。规律性的经营业绩表现令九安医疗避免了退市,同时也避免了因连年亏损被“披星戴帽”。

对于这样的成果,是九安医疗一直巧用投资收益,调整净利润水平的结果。据了解,在2014、2016、2018这三年九安医疗投资收益连续大增。

2014年,九安医疗通过转让iSmartalarm公司60%的股权,获1200万美元;2016年,九安医疗通过转让BloomSky公司44.36%的股权,获2218万美元;2018年,九安医疗继续故技重施通过转让华来科技17%的股权,获得1.07亿元人民币。

显然,投资收益已经成了九安医疗调整净利润水平的法宝,但这其中却存在诸多疑点。其中,2014年转让的iSmartalarm公司,是九安医疗于2012年出资45万美元联合成立的,占该公司90%股权。可是在短短两年时间,45万美元就变身1200万美元,收益惊人的背后,到底有无猫腻?

2016年,九安医疗转让的BloomSky公司,同样又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公司,九安医疗出资金额为36万美元,但在转让BloomSky公司44.36%的股权时,其作价为2218万美元,这又是一笔短短两年时间便收益惊人的投资。

纵观九安医疗的投资,多有蹊跷之处。进一步深究还可发现,iSmartalarm公司和BloomSky公司投资收益惊人的背后是企业经营亏损以及资不抵债。其中,iSmartalarm公司2014年净资产为负,且归母净利润亏损89.28万元;BloomSky公司在2016年1-9 月归母净利润亏损278.10万美元,且净资产同为负值。

经营亏损且资不抵债的企业还能卖出高价,无疑令人有些不解。然而事实一直以来,国内上市公司的海外投资、收购、收入确认,都是稽查的盲区。而九安医疗所转让的公司大多皆为海外公司,个中无疑存诸多疑点。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92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