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九安医疗、东方生物“刀刃战”何防风口坠落?

作者:于照野

编辑:李锋

风品:南辞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又是业绩预告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

果链大厂长盈精密的6.5亿元预亏,刚演完惊魂一刻,“猪界大王”温氏股份又抛130亿-138亿元大单,着实吓到无数小伙伴。

资本市场总是翻云覆雨。好在,不缺增势企业抚慰市场信心。只是,仍要提防真金还是虚火。

01

“妖股”节奏 前车之鉴

1月19日晚,九安医疗发布2021年度预告:

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9亿元至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1.4%-395.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8.5亿元至1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46%-364.68%。

倍增可圈可点,更强势的还在对比。

按三季报计,九安医疗2021年第四季预计归母净利8.5-11.5亿元。要知道,该企业上市12年来合计归母净利才1.18亿元。一个季度盈利超12年总和七倍。

简直要逆天的感觉。

对比2021年前三季,逆转同样鲜明:营收7.9亿元,同比下滑50.82%;净利5012.80万元,同比下滑86.19%;扣非净利亏损2477.5万元;同比下滑106.89%。

九安医疗表示,由于公司生产的抗疫物资等在海内外销售量减少,导致业绩下滑。

那么,第四季何以扭转乾坤?

扶摇之力,来自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九安医疗表示,其新冠家用自测试剂盒产品在美国市场销售业绩大增,促使2021年度经营业绩大增。

2021年11月7日,九安医疗公告,美国子公司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获得美国FDA EUA授权。

彼时,市场还未起波澜。九安医疗在答复投资者时称,“市场需求处于上升趋势”“试剂盒已在当地向C端和B端同时销售“试剂盒已经开始规模生产并在当地现货热销”“目前的月产能为1亿人份,计划估算到2022年初产能增至每月2亿人份”……

2022年1月7日,九安医疗公告,公司美国子公司收到测试性能实验报告:在2019冠状病毒疾病快速检测实验中,该试剂盒100%的检测出最大CT值为21.59的奥密克戎活性病毒样本。

2022年1月12日,收到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发来的新冠抗原家用自测OTC试剂盒订单。

……

业绩燃了,股价也燃了。2022开年,九安医疗连续上涨,1月18日最高至88.88元。而2021年11月15日才7.48元。短短两个多月翻了10倍有余。是否有妖股节奏?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1月7日至2022年1月20日,九安医疗一共发出14份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或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11月以来,已收到四份深交所关注函,其中三份问及是否存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股价情形。

1月20日晚,九安医疗再发风险提示,未来疫情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可能较大幅度的影响试剂盒产品的需求情况。

随之市场观望加剧,1月21日起,九安医疗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截止1月26日,收盘价52.24元。

的确,“大单在手”不代表高枕无忧。风口的事儿,谁能说的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九安医疗称,美国政府有权随时因自身因素中止该合同。即美国政府可以不需理由随时停止合同,且取消后续的采购,卖方需承担相应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损失。

不可控风险有多大呢?

类似场景,去年已在金发科技上演过一次,同样获得美国超9亿订单,然后订单“不翼而飞”,股价随之一泻千里。

是否应警惕重蹈覆辙?

02

研发投入下降 2.3亿元商誉

可持续的翻身仗好打不?

抛开黑天鹅面纱,九安医疗的价值成色究竟如何?

还是要基本面说话。

公开资料显示,九安医疗1995年成立,2010年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主营业务为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是制造并销售血压计、额温枪、血糖仪等家用医疗器械。

之前,九安医疗一直低调,业绩也不突出。如上所文,上市12年的归母净利总和不足1.2亿元。

2021年前三季,九安医疗加权净资产收益率2.47%,较2020年同期降低17.22%。毛利率和净利率也下滑明显,前三季分别为37.35%、1.76%,2020年同期为58.16%、27.06%。

盈利能力下降,还是主因疫情。2020年额温计、血氧仪等疫情相关产品营收大升,出口海外的疫情物资毛利率水平较高。但随着疫情逐步控制,产品销售价随行就市,海内外销售量也同步减少。

拉长维度,九安医疗曾连续7年扣非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均为负值:2013至2019年,扣非净利分别为-1184万元、-8154万元、-1.55亿元、-1.46亿元、-1.82亿元、-1.39亿元、-2.42亿元,七年扣非净亏9.6亿元。

当然,九安医疗也积极转型,拥抱互联网+。

一方面,通过与移动通讯设备绑定,打造智能医疗硬件,以期在新零售平台推出爆款产品;

另一方面,专注慢病管理领域,推出糖尿病诊疗照护的“O+O”互联网+医疗的模式。

2021年10月29日,九安医疗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糖尿病诊疗照护“O+O”新模式正处于加速推广落地进程中,已覆盖国内40多个城市的140多家医院,计划未来四年在国内开设约600家照护中心。

成绩可圈可点,然短期难抗主力大旗。市场份额落后于欧姆龙、强生等跨国巨头,也落后于三诺、鱼跃等国内头部玩家。

甚至一度不得不靠变卖资产支撑、徘徊于退市边缘。

2014年,九安医疗卖掉iSmartalarm60%股权,获得1200万美元;

2016年,九安卖掉BloomSky44.36%股权,获2218万美元;

2018年,九安让出华米科技17%股权,获得1.07亿人民币。

……

平庸多年的九安医疗,太需要一个业绩增长点了。

新冠爆发,九安医疗终于拿下了赛点。虽然检测领域研发门槛较低、竞争激烈,但先发优势让其顺势突围:相较国内其他医疗器械企业,九安一直更侧重国外业务。多年深耕美国市场,建立了完整的销售体系和医疗资源,在产品认证上也积累足够经验。

2020年,九安医疗额温计、血氧仪等防疫产品需求飙升,业绩随之大增:营收20.08亿元,同比增长184.36%,归母净利约2.42亿元,扣非净利2.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4.68%,202.39%。

然依靠风口的业绩,总是满含不确定性。2021年前三季的营收、净利双滑就是一个信号。

即使第四季的预计大涨逆袭,也不缺犯嘀咕的地方。除了百亿单子的取消、不执行风险,如何防止业绩大起大落也是一个核心考量。

独立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一方面,新冠检测高盈利具备不可持续性,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检测需求将大降;另外,竞争格局日渐紧张,目前就新冠检测产品在POC使用场景下已获得美国FDA EUA授权的公司有21家,九安医疗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可否利用难得风口,打一个可持续、高质量的翻身仗呢?

硬核碰撞,取决于产品竞争力、核心科技力,研发投入是不二解法。

然2017年至2020年,九安医疗研发投入分别为1.23亿元、1.37亿元、1.22亿元、1.08亿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0.49%、24.38%、17.27%、5.35%。停滞不前、还有下滑。

2021年前三季为5512.03万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1.94%。

另一厢,2021半年报显示,九安医疗通过收购法国eDevice公司,实现外延扩展,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形成大额商誉。截至2021年9月末,商誉已达2.346亿元。

当然,相比内生发展,外延扩张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快速路径。

但并购并非一买了之,极度考验投资眼光、标的实力成色、市场环境,对企业综合运营、整合赋能要求较高。想真正买来规模效应、核心技术、业务协同并非易事。商誉压身下,需警惕金瓜变大雷。

较劲时刻,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03

股权激励“白送”质疑

玩味的是,深交所关注函中除对主营业务发问,还提到股权激励计划。

2020年8月,九安医疗发布一份股权激励计划,第一个行权期为2021年10月25日,行权价11.53元/份,而当日收盘价仅6.24元。

业绩考核标准以2019年营收为基数,2020、2021、2022及2023年的营收增速不低于70%、20%、40%及70%。

而当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营收10.4亿元,离全12亿目标仅差1.6亿元。

2021年10月,九安医疗推出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予人数353人,授予股票期权的行权价6.49元/股,授予数量737万份。

当日股票5.86元,仍低于行权价。

业绩考核指标,也仍以2019年营收为基数,2021、2022、2023及2024年的营收增速不低于20%、40%、70%及80%。

就在前一天,2021年10月29日,公司三季报显示营收7.9亿,距离上述8.4亿的考核目标,仅差0.6亿。

有无“白送”意味?是激励还是奖励?

面对问询,九安医疗表示“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2021年度疫情相关产品营业收入减少。因此,考虑到2019年的收入水平是剔除了疫情因素之外的公司主营业务方向所代表的正常经营指标和上述增长率,公司认为选取 2019 年作为基期,兼顾挑战性和合理性。”

同时,认为彼时并不能确认2021年全年收入,并对向相关人员输送利益、损害全体股东权益等质疑进行了否认。

不过,九安医疗还是将2021年的股权激励计划进行了二次修订,主要是延长行权等待期和提高业绩考核目标。

修改后草案中,等待期延长至自相应授权日起16个月、28个月、40个月和52个月;相应业绩要求为,以2019年为基期,从2021年至2024年分别设定40%、70%、80%、90%的营收增长率。

从上述年度业绩预告看,2021妥妥已落袋为安,上述调整依然难度不大。但之后年份如何,依然是个未知数。

好在,无论兑现还是爽约,九安医疗都不缺疫情这个说辞。只是,这样的“靠疫吃饭”,于自身于市场,究竟是利还是害呢?

04

有无“捧杀”?

相似思考者,还有东方生物。

怎么说九安医疗还有一纸订单,而东方生物仅一份研报就上了舆论风口。

1月13日晚,中信证券研报称,海外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之势愈演愈烈,英、美等国家的防疫升级措施,有望持续刺激抗原检测需求,量价向上拐点已现。鉴于东方生物新拓美国抗原检测蓝海市场,中信证券将东方生物的目标价上调至528元/股。

要知道,当日东方生物收盘价仅343.02元。

对此“看好”,东方生物有些诚惶诚恐:报告仅是中信证券的意见,不代表公司立场,公司未做过任何2022-2023年的经营业绩预测。

1月14日盘后,东方生物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净利47.2亿元-51.2亿元,同比增加181.45%-205.31%。受疫情再发,欧洲市场业绩大增是重要考量。

但还是与九安医疗相似的疑问:成长性大爆发后,持续性、稳健性到底咋样?

市场疑虑或也在此,1月14日股价大涨20%,收于411.62元,1月17日跌超17%,18日再跌7%,1月21日更大跌20%,截止1月26日,收盘价为222.95元,相比14日近乎腰斩。

不知中信证券作何感想?是否需要警惕捧杀?

聚焦业务,东方生物产品主要应用于毒品检测、传染病检测、优生优育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心肌标志物检测。

其中,毒品检测和传染病检测是公司两大核心产品系列,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75%以上。另外主要向境外医疗器械经销商提供体外诊断试剂,外销收入占90%以上。

在新冠检测试剂火爆前,东方生物“硬伤”即毛利率偏低。2019年综合毛利率48%,同期同行业的万孚生物、基蛋生物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65.21%、72.79%。

疫情带来转向。2020年东方生物毛利率达到79.24%。2021年前三季为77.01%。

聚焦眼下,利好消息最早来自2021年11月28日的一份“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检测情况说明”。

东方生物称,对于新冠病毒Omicron(奥密克戎),经大量核酸序列对比,公司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能够有效检出,其实验室验证实验已着手进行。

此外,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公司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亦可有效检出Omicron病毒,其检测性能实验室验证实验尚在进行中,目前该试剂盒大量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东方生物所称的“有效检出”只是通过核酸序列对比预测得出,而暂未完成实验室验证。

同时,公告也提示,2021年度经营业绩主要依赖新冠检测试剂,未来业绩能否继续高增,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05

风口蜕变 一场刀刃战

没错,没有一直吹下去的风。当潮水退去,真金还是虚火一目了然。

不缺前车之鉴。如全球疫情导致PVC行业暴涨,2020年英科医疗股价“封神”,但随着产能释放和疫情控制,2021年被“打回原形”,股价腰斩。

从近日走势看,九安医疗、东方生物也有快速下调之势。

昨日小甜甜,今朝牛夫人。如何摆脱风口咒、摆脱风口坠落?丑小鸭有无变白天鹅可能?

看懂研究院经济学者王赤坤指出,对于新冠检测的有效性、服务和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竞争逐渐充分,一些前期产品先发的企业,会被技术占优的后来者取代。

换言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时地利”过去,就到了考验“人和”时刻--核心实力。

流水的风口,铁打的实力。

主营业务、研发能力、市场渠道、海外布局是否扎实;核心产品竞争力如何;规模化壁垒,标准化、精细化、创新度咋样?

欣喜的是,九安医疗、东方生物也有精进之思。

九安医疗在调研中表示,目前,公司试剂盒产品已在美国有了订单和合同,iHealth 产品品牌提高了知名度,下一步可通过整合中国的优势技术能力和优势产品,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东方生物创始人方效良在《致全体股东的一封信》表示:建立“首席科学家”机制,始终站在国际技术前沿,主导技术产品研发;开展医学检验第三方服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将抗击新冠疫情带来的偶发性、周期性成果和资本积累,用在战略升级、技术研发、产能扩张、 销售布局、管理提升等发展的刀刃上来,转变成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动力,努力确保后疫情时代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刀刃”二字,用的通透。持续蓄力、塑牢底盘,不乏风口蜕变之志。

只是,能否真正进阶,关键还在知行合一、高效践行。

风口来去匆匆,九安医疗、东方生物想打好“刀刃战”,仍是一场时间赛跑、效率赛跑。

本文为首财原创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110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