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宁波银行违规“综合症”:一个月不到发生多次,被罚总额565万

《港湾商业观察》王心怡 李镭

溢价不菲来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可见宁波银行(002142.SZ)对该项业务的重视程度。

但是否能真正运用好消金这张新牌?至少从众多消费者投诉来看,宁波银行可能还需要花时间来重新调整。

与此同时,虽然整体业绩不错,但对宁波银行而言,相对大的风险无疑体现在此起彼伏的违规被罚。

宁波银行的合规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01

拿下华融消金,如何布局

5月6日,宁波银行发布公告称,截至目前,已完成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消金)股权受让的相关事宜,已持有华融消金70%股权。

据此前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的备案信息显示,全部股东权益评估价格为10.39亿元,此次转让的70%股权评估价格为7.27亿元。由此计算,宁波银行此番拿下消金牌照溢价约50%。

成立于2016年的华融消金,大股东众所周知是中国华融(02799.HK),在当时,中国华融是首家获得消费金融公司牌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根据据中国华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华融消金营业收入总额为12.38亿元,同比增长12.32%,净利润为2.39亿元,同比增长58.60%。截至2021年末,华融消金的资产总额为70.35亿元,同比减少11.57%。

2021年8月,中国华融正式对外出售华融消金的股权。同年,12月22日,宁波银行以10.91亿元的价格竞得该部分股权。

从去年8月至今,从程序及交易层面,意味着宁波银行正式完成了对华融消金股权的收购与控制。

“对于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而言,收购华融消金有着积极作用,可以借此发展全国业务,尤其将与宁波银行现有业务进行扩张整合。不过,能否妥善整合好或用好华融消金这张牌,恐怕也不容易,或者说还需要大量时间。”有业内人士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

一开始,华融消金的定位是:互联网模式、草根金融、全国展业、小额分散、纯信用贷款的特点,客户定位瞄准“80后”人群、年轻白领、蓝领、“两新”群体(社会新人、新组建家庭)。

很明显,近些年的发展可谓不尽如人意。2017-2020年,华融消金净利润为1.28亿元 、1680万、-2.63亿元以及640万,以至于在华融消金出售股权时,除中国华融外,其他股东也放弃了行使优先购买权,其包括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强资产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5.3%、8%和6.7%。

华融消金在消费者端口碑如何?根据《港湾商业观察》查询黑猫投诉发现,截至5月18日,华融消费金融搜过结果共有242条。消费者对其投诉大都集中在:暴力催收、通话骚扰;年化率超过法定利率;自动扣款失败导致逾期;乱扣费等。

收购后,宁波银行对华融消金有哪些战略规划,无疑吸引着外界的关注,《港湾商业观察》试图联系宁波银行董秘俞罡与证券事务代表童卓超,未能获得回应。

02

一季度与2021年业绩整体不错

公开信息显示,近日宁波银行获得了超过200家投资机构的调研交流,一定程度上可见投资者对其信心较强。

这也体现在业绩层面。今年一季度,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2.63亿元,同比增长15.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20亿元,同比增长20.80%。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77%。

截至2022年3月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22191.92亿元,比年初增长10.10%;各项存款12986.69亿元,比年初增长23.34%;各项贷款9299.14亿元,比年初增长7.79%。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一季度,宁波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63%,同比下滑了1.23%;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65%,同比下滑了1.16%。

截至2022年3月末,公司资本充足率为14.9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93%。一季度,公司成本收入比为32.70%,同比下降1.59%。

2021年,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27.74 亿,同比增长28.3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46亿元,同比增长29.87%。

资产规模上看,2021年是宁波银行首次突破2万亿,总资产达20156.07亿元 截至2021年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66.19亿元,不良贷款率0.77%,同比下降0.02%,在行业内处于较低水平。拨备覆盖率525.52%,同比提高19.93%。

近五年来看,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整体增速稳定,分别为28.39亿元、33.53亿元、41.41亿元、54.56亿元、66.19亿元。

03

一个月不到违规多次:被罚金额达565万

虽然整体业绩不错,以及不良贷款率偏低,但值得关注的是,宁波银行的违规事件却也显得频繁。

5月6日,银保监会衢州监管分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宁波银行衢州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到位,个人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被罚款人民币45万元。

4月23日,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宁波银行因薪酬管理不到位、关联交易管理不规范、绿色信贷政策执行不到位、授信管理不审慎、资金用途管控不严、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票据业务管控不严、非现场统计数据差错等,被罚款270万元。

4月18日,银保监局官网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宁波银行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违规向土地储备项目提供融资、非标投资业务资金支用审核不到位、房地产贷款授信管理不到位等多项违法违规,被罚220万元,作出处罚的日期是4月11日。

当天另一张罚单显示,因代理保险销售不规范,宁波银行被罚款30万元。

由此计算,从4月11日至5月6日,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宁波银行被罚金额达到了565万元。这背后凸显了在经营合规层面的难点与亟待改善。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港湾商业观察》指出,“显而易见,宁波银行屡屡爆发乱象,说明公司内控管理存在较大问题,亟需应在合规层面不断重视。作为金融机构,如果不重视合规,无疑将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另据《港湾商业观察》不完全统计,宁波银行在2021年累计领到了超过800万元的罚单,其中违法违规事实包括信贷管理不审慎,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个人贷款业务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市;代理销售保险不规范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银行在2021年年报中展望2022年业务发展规划中表示,抓牢风险管理核心,确保平稳运营。面对形势变化,公司将继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不断优化风险管理措施,加快风险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持续完善全流程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严守不发生大额不良、不发生案件、不发生大的系统故障三大经营底线。

宋清辉认为,宁波银行似乎并没有对合规引起重视,说明其根本不管上面监管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宁波银行的这种“被罚习惯症”,意味着全行都需要加强风控与合规,否则可能将会爆出更大的“雷”。(港湾财经出品)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