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绿联科技IPO困局:摆脱了代工,又“沦”为电商“打工仔”

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出品

核心提示:

1、2019年至2021年期间,绿联科技向电商平台等渠道支付的推广费和平台服务费分别为2.7亿元、3.72亿元和4.41亿元,远高于同期净利润。

2、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06亿元、5.43亿元和7.2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3.86%、33.67%,绿联科技期间营收增长率为33.85%、25.88%,存货的增长率高于营收增长率。

3、报告期内6次分红累计分红3.4亿元,IPO前张清森和东陈俊灵套现3亿元。

4、产品严重依赖于外协,近三年的外协生产占比分别为75.33%、78.92%和78.28%。

-------------

数据线、鼠标、移动电源等随处可见的硬件设备到底有多赚钱?能否撑起一家上市公司?

近日,主要从事3C消费电子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的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联科技)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

此次IPO的保荐机构是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人代表王天琦、高博,据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了解,华泰联合证券2021年营收39.1亿元,同比增长26.92%,其中投行营收35.58亿元同比增长24.40%。

绿联科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底,绿联科技的营收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和34.46亿元,呈上升之势。不过,绿联科技的净利润却没有出现同比上升,反而出现了下滑。

通过数据分析,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发现,绿联科技虽然摆脱了代工,但又“沦”为了电商平台的“打工仔”。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期间,绿联科技向电商平台等渠道支付的推广费和平台服务费分别为2.7亿元、3.72亿元和4.41亿元,远高于同期净利润。

摆脱了代工,又“沦”为电商“打工仔”

2007年,刚大学毕业的张清森在深圳市得星科技有限公司做了两年的外贸业务员。

2009年,张清森看到了深圳电子制造市场的火热,于是他也一头扎进创业大军创立了绿联有限(绿联科技前身)。刚开始,张清森主要为客户做代工生产数据线。

2010年,创业之初,张清森有一天收到外国客户的邮件,对方临时要求降价,原因是有同行报价更低。当时张清森如果不同意降价,客户就会取消订单,绿联科技也将会出现库存积压,因此,对于用户的降价要求张清森最终不得不妥协。

不过,也因为这件事,张清森看到了代工受限性大的致命缺点,于是张清森选择放弃了代工业务,内部组成三人小团队转向电商平台。

通过不断努力,绿联科技最终在亚马逊、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站稳了脚步。数据显示,绿联科技2019年至2021年期间,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的收入分别为16.83亿元、22.5亿元和26.87亿元;线上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2.41%、82.35%和78.14%;报告期内,线上电商平台带来的毛利占主营业务的毛利比例分别为91.20%、88.48%和84.31%。

虽然电商平台每年给绿联科技带来了巨额的营收,但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发现,每年绿联科技还要给各个电商平台支付不菲的平台服务费。平台服务费包括销售佣金、服务费、仓储费用等,过去三年,绿联科技支付的平台服务费分别为1.28亿元、1.91亿元和2.34亿元。

除平台服务费,绿联科技还向电商平台等渠道支付推广费,2019年至2021年期间,绿联科技支付的推广费分别为1.42亿元、1.81亿元和2.08亿元。对于逐年增加的推广费用,绿联科技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是为了促进销售的增长。

经过计算,2019年至2021年期间,绿联科技向电商平台等渠道支付的推广费和平台服务费分别为2.7亿元、3.72亿元和4.41亿元。而同期内,绿联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3.06亿元和3.0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每年绿联科技给平台渠道的钱都要比公司净利润要高。

对此,绿联科技也在招股书中提示了风险,“若线上电商平台收取的平台服务费等费用标准发生大幅上涨,将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还注意到,绿联科技的营收增长率和净利增长率均出现了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底,绿联科技的营收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和34.46亿元,期间增长率为33.85%、25.88%,增长率下滑;而报告期间内,绿联科技的净利润增长率则是34.60%、-0.37%,呈负增长。

存货攀升、净利润下滑 IPO前分红3.4亿元、套现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06亿元、5.43亿元和7.26亿元,呈上升之势,期间增长率分别为33.86%、33.67%。

众所周知,电子产品的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而存货的增长率高于营收的增长率,那公司库存就有很大的计提跌价准备风险。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存货跌价损失金额分别为-866.92万元、-1,092.19万元及-3,277.24万元,同样呈上升趋势。

此外,绿联科技列举了三家同行上市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情况,2021年这三家公司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账面余额比例平均值为2.57%,而绿联科技的存货跌价准备占存货账面余额比例为4.77%。

存货攀升、净利润下滑,绿联科技的压力虽然很大,但绿联科技的分红却是不少,在此次IPO前,报告期内绿联科技一共做了6次分红,合计3.4亿元。最近一笔是在2021年1月5日公司决定,向股东张清森、陈俊灵及绿联咨询、绿联和顺分配现金1.2亿元。

6次分红的最大获益者无疑是第一大股东张清森和第二大股东陈俊灵。

不仅如此,2021年4月29日,张清森、陈俊灵分别将手中的3.7%和1.85%的股份分别以2亿元和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高瓴锡恒,两人合计套现了3亿元。

与此同时,2021年6月,绿联科技又以每股22.5元定向发行1333.61万股引入了新的融资,其中高瓴锡恒再次投资2.5亿元,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资本分别投资2000万元、1500万元、1500万元,合计3亿元。

截止2021年底,绿联科技的账上有5.49亿元现金,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绿联科技要募集资金15.04亿元,其中5.51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1.1 亿元用于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3.92亿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4.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依赖外协,供应商数据疑似“打架”

在生产模式上,绿联科技先是自主研发,然后以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进行生产。从近三年的外协和自主生产数据上看,外协生产占比超75%。绿联科技之所以外协生产数量占比这么高,一方面是因为消费电子更新迭代速度快,外协可以通过市场信息、客户反馈等第一时间对产品进行修改,另外则是外协产品的价格会低一些。

数据显示,2021年外协产品的平均入库价格为18.77元,自主生产的平均入库价格为21.81元;2020年外协产品的平均入库价格为16.63元,自主生产的平均入库价格为19.55元。

这样做虽然在成本上节省了不少,但也因此对于供应商的依赖度持续增加。

招股书中也提到,“公司当前自主研发、设计和销售的产品的产量、质量以及生产周期等一定程度上仍受限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工艺、制造成本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若供应商出现停工,或与本公司合作发生摩擦导致双方合作关系提前终止,而公司亦未能及时更换合适的供应商,则可能出现产品供应延迟的情况,对本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比如绿联科技的第一大供应商深圳市湘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湘凡科技),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期间,绿联科技分别向湘凡科技采购了2.77亿元、2.69亿元和2.66亿元,分别占当期采购额的23.56%、19.08%和13.93%。

前五大供应商中的深圳市显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显盈科技),这几年更是靠着给Belkin、StarTech.com、绿联科技、Cropmark等公司供货成功IPO。

不仅如此,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还发现,在财务数据上绿联科技和显盈科技公布的也有所不同,显盈科技公布的2019年和2020年分别向绿联科技供应了5555.42万元和5296.17万元,而绿联科技显示2019年和2020年分别向显盈科技采购了5656.27万元和5484.6万元,分别相差100.85万元和188.43万元。

此外,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绿联科技的第一大供应商湘凡科技近两年的参保人数均显示为0,而在2019年时,湘凡科技的参保人数还有309人。

第三大供应商深圳市华富洋供应链有限公司和第五大供应商协源科技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最新的参保人数也是0,而在2019年时,协源科技实业(深圳)有限公司的参保人数还有207人。

对于供应商参保人数的情况,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也联系了几家供应商,截止发稿,公司暂未回应。

对于与显盈科技的数据存在差异,绿联科技回复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表示,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2019年、2020年度公司与显盈科技交易金额存在差异系采购金额与销售金额在会计核算中统计口径不同,导致产生差异。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62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