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叮咚买菜过冬 梁昌霖“五问”

独立 稀缺 穿透

寒冬渡劫,一场时间赛跑。

作者:陈晚邻

编辑:晨鹤

风品:邓亮 沈禾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民以食为天。后疫情时代,生鲜电商刷足存在感。

诧异的是,“2022年四季度预计全国接近盈利”口号仍在耳边,叮咚买菜却以撤城收缩站上风口。

叠加入列“预摘牌”,叮咚买菜到底有多稳?好生意为啥没做好?梁昌霖的“飞轮”故事好讲么?

01

最少与新低 转型路漫漫

资金面咋样?

LAOCAI

审视基本面,2022年6月15日,叮咚买菜发布2022年Q1财报:

总营收54.44亿元,同比增长43.2%,平台订单总数8060万,同比增长15.6%。GMV为58.51亿元,增长36%。净亏4.774亿元,相较去年同期13.847亿的亏额大幅收窄,也是最近7季度亏损最少的。

虽有些姗姗来迟,业绩改善肉眼可见,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表示,亏损收窄是公司“效率优先、兼顾规模”战略转型成功的表现。

2021年8月,跻身中国用户数最大的生鲜电商APP后,叮咚买菜开始上述战略转变。提升高单值商品经营力、客单价,成为发展新方向。

成绩可圈点,但言转型成功,或许有些尚早。

亏损收窄,代价是营收增速骤降。2021年Q3营收增速111%,Q4为72%、2022Q1为43.2%,战略转型以来持续下滑,且创新低。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生鲜电商投入长、成本高、利润低,最终盈利需要规模效应。叮咚买菜降速收缩,有稳住基本盘、短期战略考量,但长期破局依然需要规模支撑。

细观净亏收窄,除订单量、客单价增加,销售及营销费、履约费下降也是一大助力。

2022年Q1,销售营销成本1.76亿元,同比下降44.65%;履约支出14.84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但占总收入比已从39.0%降至27.3%。而总运营成本和支出58.92亿元,同比上年的51.36亿元增长14.7%。显然,效率优先仍有提升空间。

实际上,与每日优鲜相似,叮咚买菜成于前置仓、也困于前置仓。一方面依赖该模式带来的“最快29分钟抢先到家”优渥速度与新鲜产品;另一面困囿于该模式仓库租金、员工费用、物流等高成本,进而难甩亏损魔咒。

据东北证券研报,前置仓模式的履约费高达10元/单~13元/单,是传统中心仓电商3倍、平台型电商2倍、社区团购6倍。

聚焦叮咚买菜,2021年仓储物流费在营业支出中占比近30%,占营收比重近40%。

电商分析师陈虎东认为,生鲜本就是一个烧钱行业,加上生鲜时效性、后端供应链的匹配、区域性等诸多要求非常高,所以行业竞争激烈,也未形成高效盈利模式,待解问题很多。

2019年至2021年,叮咚买菜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64.3亿元。三年超115亿元。

从此看,转型也是不得不为,且路漫漫。

只是,有多少腾挪底气、多少培育时间?

尽管梁昌霖2021年Q4财报中表示,“现金储备足够支撑到我们全面盈利的那一天”,然截至2022年3月31日,该公司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合计48.53亿元。

而同期,应付账款及票据为18.7亿元、短期借贷及长期借贷当期到期部分为32.22亿元,合计50.92亿元。

资金面有多充裕?有无流动性风险?

02

预摘牌背后 资本盛宴结束?

盈利故事好讲不?

LAOCAI

发问并不苛求。

外部融资面,同样不乐观。5月9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布第七批中概股预摘牌名单,叮咚买菜名列其中。

观察缓冲期内,叮咚买菜需向SEC提交证明自己无需被摘牌的相关资料。若进入确定名单,则将于2023年到2024年初退市。

对此,叮咚买菜方面回应称,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以保护股东利益,并将继续遵守相关适用法律法规,努力保持在纽交所的上市地位。

话虽如此,真正实现难度又有多大呢?

美东6月21日,叮咚买菜涨超10%,收于5.01美元,然即便如此相比去年6月23.5美元的发行价仍缩水超七成。

2021年6月后,叮咚买菜便无融资入账。

不是一家之痛,早一步上市的每日优鲜,日子更不好过。因连续一月股价低于1美元,且未按时提交2021年报,已收两份警示函,距退市仅一步之遥。

行业也不太平,早在2021年,生鲜电商就开始大洗牌,同程生活破产、十荟团裁员、美菜网陷入“裁员、撤城”风波,橙心优选收缩、饿了么“有菜”停止运营……

不禁疑问,“风投女王”徐新曾高喊的“生鲜是电商最后一个堡垒,得生鲜者得天下”,是否还适用?如何提振投资市场信心?生鲜电商的资本盛宴结束了吗?

遥记得,上市之初,叮咚买菜还不疾不徐。敲钟仪式前梁昌霖表示,叮咚买菜并不想成为一家“小而美”公司,所以盈利并不是叮咚买菜目前的首要追求,下一步,公司还会进一步的扩张、追求更大的规模。

何等雄心,然不到半年风向大变。2021年第四季财报发布,最大亮点便是宣布上海地区于2021年12月份实现整体盈利,长三角地区于该季度实现UE(单位经济模型)翻正,整体亏损率大幅优化,提效成果显著。

趁热打铁,“力争2022年Q4在全国接近盈利”的目标也被提出。

规模退场,盈利成了重中之重。

梁昌霖亦表示,不认为前置仓模式是生鲜电商的最优解或者是终极模式。“消费者永远在变化,以消费者为中心,我们都要不断创新和迭代,永远没有最优解,也永远不会有终极模式。”

这或也是上述食言的一个理由。没错,市场巨变,必须与时俱进。

及时反思、用于探索可贵可敬,然盈利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久才能找到最佳路径?看看上述资金面、预摘牌,时间已经不多了。

03

撤城审视 什么才是解困真解?

LAOCAI

2022年3月,盒马CEO侯毅曾炮轰叮咚买菜,称其估计马上要“爆仓”,靠投资方的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赢得市场的打法是不长久的。

措辞犀利、或有片面偏颇,然一石千层浪。有观点认为言过其词,也有认为是一记警钟。

6月15日,叮咚买菜正式退出天津市场,引发关注。

据中国商报不完全统计,自5月底至今,叮咚买菜已陆续撤出多个城市,包括广东中山、珠海,安徽宣城、滁州以及河北唐山。

对此,叮咚买菜回应称:“此次天津、安徽等地涉及调整的前置仓数量共计30个左右,关闭所在地业务为公司正常业务调整,且调整规模较小,并不影响公司整体正常经营。”

客观而言,面对年底盈利目标,叮咚买菜上述止血收缩,有战略意识。

回顾过往,叮咚买菜一路营收高增,正是高举高打、跑马圈地的扩张效应。

2020年,叮咚买菜营收增长192%,每日优鲜只增2%,借此完成一哥超越。但伴随规模暴增,组织架构也相应扩张,管理费用率从2019年的3%升到2020年的4%。

2021年Q4,叮咚买菜前置仓新增25个,仅为上季增幅的十分之一左右,前三季度新增前置仓数量分别为139、147、239个。

收缩聚焦是好事,只是早干啥去了?结合上述撤城关店,侯毅的炮轰或非完全没逻辑。

是否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叮咚买菜前期的战略失误?盲目扩张为后期收缩埋下种种隐患?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前置仓生鲜电商的盈利讲究规模效应,借助规模化摊薄网点运营成本从而盈利。不过叮咚买菜进驻的一些低线城市,价格敏感度高、且面临社区团购、本地市场的经营冲击,有无盲目布局值得其反思。

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表示:按照叮咚买菜目前的股价表现,后续很难通过二级市场实现进一步融资。外部输血受到限制,砍掉一些亏损严重或盈利能力差的城市,不失为叮咚买菜的一种自救手段。

在文志宏看来,叮咚买菜经营性难题一直存在,只不过前几年由于行业频频发生大额融资,大量资本热钱涌入,使得赛道内看起来热闹。随着几家前置仓生鲜电商接连上市,各种数据更加公开透明,未来也将暴露更多问题与矛盾。

的确,大潮退得越快,矛盾暴露得越快。

除了撤城,还有裁员。2022年1月,有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用户在社交平台透露,叮咚买菜采购、算法、技术等核心部门裁员比例从20%到50%不等,还强制给前置仓服务站员工无薪排休,有的履约站点甚至出现1个月强制排休半个月。

据新浪科技称,叮咚买菜员工数与巅峰时期相比少了上万人,核心部门最高裁员50%。

对此,叮咚买菜称消息不实,个别岗位变动属公司正常组织资源调整,部分岗位的招聘需求也在正常释放。

孰是孰非,留给时间作答。

可以肯定的是,相比之前豪横的跑马圈地,叮咚买菜已进“勒紧裤腰”的收缩模式。而这个寒冬自救,也是一场鏖战,阵痛或不可避免。

2022年3月,新京报报道称,在叮咚买菜北京三元站点的前置仓内,存在死鱼冒充活鱼、更换过期食品的生产标签以及情节消毒不到位等问题。

2022年3月17日,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官方通报:已对叮咚买菜进行行政约谈并立案调查。

市场有冷暖、企业有兴衰,收缩亦或裁员都不可怕,关键是努力的最终方向不能错。

寒冬来了、步子慢了,正好练内功、夯底盘。这或才是战略收缩的真正意义。用梁昌霖的话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迭代。

规模收缩,质量进击,如何查漏补缺、兼顾效率与质量,守住口碑线,这个灵魂考题是叮咚买菜、梁昌霖真正解困、盈利的真解。

04

前狼后虎 预制菜有多香?

LAOCAI

没错,收缩只是一时之计。节流之外,开源才是根本。

如“第二增长曲线”的探索。进入叮咚买菜APP,首页的banner栏目中“预制菜”、“叮咚特供”等板块非常醒目。

据2021年Q4财报,预制菜为叮咚买菜贡献9亿元营收,在全平台用户订单中渗透率达30%。

B端市场,2022年3月,叮咚买菜推出独立品牌“朝气鲜食”主要布局经销、代理、终端大客户等渠道;C端市场,已有叮咚王牌菜、叮咚大满冠、拳击虾等20多个自有品牌,超1000个SKU。

叮咚买菜管理层表示,做预制菜优势在于,自有销售渠道带来稳定规模,进而带来生产端的高效率。自有渠道积累的数据,能快速反馈到生产端进行研发和生产迭代,形成正向飞轮效应。

不可否认,预制菜是个热门赛道,叮咚买菜亦有先发优势,上述成绩值得肯定点赞。

只是,大市场也有强竞争。

除了一些传统深耕的老炮儿,盒马鲜生、美团买菜、每日优鲜等也相继推出预制菜品牌,形成直接竞争;跨界势力仍不断,恒顺醋业、海天味业等调味品,甚至农夫山泉也来试水。

以陆正耀创建的“舌尖英雄”为例,号称“只加盟,不直营”,启动4个月加盟意向店签约数达6000家,累计融资16亿;趣店CEO罗敏,则在短视频直播间亲自带货。熟稔的互联网裂变方法,使其如鱼得水。

前狼后虎、红海竞争,叮咚买菜能分羹多少?飞轮效应还有多远?

深入思考,固有渠道有推新优势,但真正的飞轮效应需要滚出更大雪球,过多依赖是否也会成为发展掣肘?

有舆论认为,叮咚想要凭借生鲜电商积累下来的经验,在预制菜赛道反亏为盈,难度不亚于再造一个叮咚买菜。

观点或许过于悲观,但作为入局不久的跨界者,叮咚买菜要想打开这个第二曲线,成为盈利利器,少不了一番基本功沉淀、特色打磨、产业链深耕。

05

可喜之变、押注未来

能否把好快慢机?

LAOCAI

梁昌霖曾言,自己并不善于打“嘴仗”,没有把竞争看的很重,认为“和而不同”。对于叮咚来说,最大竞争是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以及为消费者服务。

没错,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

客观而言,阵痛隐忧之余,坚定战略转向中,叮咚买菜也取得了不俗成绩。

2022年Q1,叮咚买菜单位订单价格从去年同期的61.7元上涨17.7%,达到72.6元;2022年Q1毛利率为28.7%,较2021年同季度18.9%有明显改善。

护城河挖掘上,Q1研发费2.339亿元,同比增长49.5%,是叮咚买菜成本项中增幅最大的。

高研发背后,不仅有新品类的开拓,还有技术升级。一千多人的技术团队在做跟调仓配、测销量、控损耗、保品质、溯源头等有关的系统和算法开发。

投资未来,永远不会错。浏览评价区,赞美声音不少。尤其疫情防控期间,叮咚买菜的保供应实实在在解决了不少用户的生活问题。

正如IPO演讲时梁昌霖所言,最怕的就是失去用户。Think BIG,Do nano。意思是做善良的事,永远具有种子精神,不要被用户抛弃。

其曾提到叮咚买菜的增长“双飞轮模式”:

第一个是通过增设前置仓、溯源供应链上游,以好的用户体验吸引新用户驱动采购增加,总订单和平均订单值增长,提升上游议价能力;第二个是小区域高密度,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下,边际成本下降、经营效率提升。

的确,真正的规模效应,体量、速度只是面子,精细化、特色化、专业性才是里子。只有表里如一、平衡快与慢,才能真正高质成长,打破亏损魔咒,进而飞轮发展。

从此看,上述的撤城瘦身,也是一个利好开端。只是要想穿越寒冬,进击聚焦还需更精准高效。战机稍纵即逝,市场不等人、竞品不等人。

寒冬渡劫,一场时间赛跑。胜负兴衰、灵魂五问间,叮咚、梁昌霖把好快慢机很重要。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60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