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是否存在募投项目实施重大不确定性风险?泽璟制药回复问询函

2022年7月24日,科创板公司泽璟制药(688266.SH)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

关于本次募投项目,根据申报文件,(1)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新药研发项目”及“新药研发生产中心三期工程建设项目”;(2)“新药研发项目”实施主体为发行人及其子公司,投资计划覆盖至2025年,主要用于在研管线的临床试验研究以及抗肿瘤创新药物的临床及临床概念验证研究;(3)“新药研发生产中心三期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26亿元,除外用重组人凝血酶生产车间外还包括其他建设内容,截至募集说明书签署之日,该项目环评文件尚未取得。

上交所要求发行人说明:(1)本次募投项目与前次募投项目、现有业务的区别和联系,本次募投项目研发管线布局、研发投入适应症选择的主要考虑和必要性;(2)“新药研发项目”中临床前及临床概念验证研究部分的研究方向及预计研发成果,临床试验部分的投资计划与研发管线研发进展匹配情况,募集资金使用完毕后研发管线预计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否存在研发结果未达预期、产品审批不通过等重大不确定性风险;(3)“新药研发项目”的实施主体,存在实施主体为非全资子公司情形的,进一步说明少数股东是否同比例增资或提供贷款,增资价格和借款主要条款是否明确;(4)“新药研发生产中心三期工程建设项目”采用自有资金和募集资金投资的子项目之间的关系和建设规划,自有资金的来源,是否存在募投项目实施重大不确定性风险;(5)“新药研发生产中心三期工程建设项目”环评手续办理进展,预计可取得时间。

泽璟制药回复称,发行人本次募投项目均围绕现有主营业务进行投入,旨在加快发行人创新药研发进程、丰富公司产品管线、增强发行人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商业化生产能力及运营水平,以满足创新药的市场需求,增强发行人综合竞争力,具体如下:

(1)新药研发项目

本次新药研发项目总投资额为123,11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额为123,110万元,本项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有重大临床进展的在研产品、新增在研产品、已有产品拓展适应症、相关产品开展国际临床试验的研发,以及创新药物靶点验证与开发、创新药临床前研究和概念验证研究。本次募投项目的研发产品管线系发行人根据研发进度、前期研究结果、市场前景等因素综合考虑,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发行人进一步布局大病种和罕见病,拓展和丰富发行人研发管线;有利于发行人加快创新药物开发进度,提升发行人核心竞争能力;有利于发行人扩展业务全球布局,贯彻国际化发展战略。

(2)新药研发生产中心三期工程建设项目

2021年10月,发行人自主研发的外用重组人凝血酶“用于任何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渗血/小出血的辅助治疗及任何常规外科止血(如缝合、结扎或烧灼)无效或不适用时的止血”的多中心、分层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代号:ZGrhT002)完成了预设的期中分析,独立数据监查委员会(IDMC)对结果审核后判定ZGrhT002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符合预期,试验达到预设的主要终点。2022年5月25日,发行人收到NMPA核准签发的《受理通知书》,发行人递交的外用重组人凝血酶生物制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受理。2022年7月,发行人收到CDE签发的《药审中心关于启动外用重组人凝血酶注册现场核查的通知》(编号:No.HCY20220772)和《药审中心关于启动外用重组人凝血酶临床试验数据核查的通知》(编号:No.HCL20220313),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NMPA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CFDI)将对发行人申报注册的外用重组人凝血酶启动药品注册核查(药学、临床)。根据国家药品注册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并经过审评、药品临床试验现场检查、药品生产现场检查和审批等环节后,即可获得药品注册批件,随后可进入商业化生产和销售阶段。

为进一步增强研发及生产能力,发行人拟投资建设新药研发生产中心三期工程建设项目。新药研发生产中心三期工程建设项目拟新建外用重组人凝血酶生产车间、生物药研发中试车间、综合性仓储中心及动力中心等设施。截至本回复出具之日,外用重组人凝血酶BLA申请已获NMPA受理,商业化预期较强,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发行人扩大外用重组人凝血酶的产能,满足其未来的商业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发行人商业化能力和盈利能力;扩大生物药研发中试产能,进一步增强发行人生物药研发能力;新建配套设施,完善发行人商业化设施体系。

发行人专注于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胆疾病和免疫炎症性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为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发行人不断推进新的产品进入临床研究、在研药品新增适应症、推进在研药品的注册临床研究,并积极推进在研产品的国际开发。2021年6月,发行人产品多纳非尼片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获得上市批准;截至2022年6月30日,发行人拥有16个主要在研药品的45项主要在研项目,其中4个在研药品的9项适应症处于新药上市申请、III期或注册临床试验阶段,5个在研药品处于I或II期临床试验阶段,1个在研药品IND申请已获受理,6个在研药品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较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增加数项新的在研项目。

发行人在肿瘤新药布局方面注重肿瘤免疫治疗和肿瘤微环境分子靶向治疗的多层次联合,系统性和精准性抗肿瘤相结合,大分子和小分子联合策略的发展。除进一步布局新一代、全新分子靶向小分子化学新药外,发行人积极开发具有全球领先性和竞争力的系列抗肿瘤抗体新药产品,包括多个双/三特异性抗体;其中ZG005在中国的I/II期临床试验已经启动并已获FDA的临床批准,ZGGS18已分别在中国和美国申请IND,多个抗体产品将于2022年-2023年申报中国和美国的IND。进一步扩展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管线能够充分发挥发行人小分子靶向新药和新一代抗体产品管线的双重优势,有利于提高发行人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并巩固在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的持续竞争力和领先地位,为发行人实现“小分子靶向新药-肿瘤免疫疗法”的联合治疗战略夯实基础,进而为

发行人未来在国内外开展多维战略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发行人本次新药研发项目拟投资杰克替尼片、ZG19018片、ZG005粉针剂等在研项目以及抗肿瘤创新药物的临床前及临床概念验证研究,主要考虑为进一步推进临床价值高、市场空间大的产品研发进度以推动更多产品管线的商业化进程,进一步丰富在研管线,并布局“小分子靶向新药-肿瘤免疫疗法”的联合治疗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

本次募投项目研发管线布局、研发投入适应症选择的主要考虑和必要性具体如下:

1、本次募投项目研发管线布局、研发投入适应症选择的主要考虑

(1)杰克替尼片

发行人将杰克替尼片的多项适应症研究纳入募投项目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方面,杰克替尼是发行人自主研发的一个新型的非受体酪氨酸Janus激酶(JAK)小分子抑制剂,能够比较广谱地抑制JAK家族的四个激酶:JAK1、JAK2、JAK3和TYK2。由于杰克替尼具有广谱的JAK激酶抑制活性,从而对于参与包括特应性皮炎等多个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通路都具有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发行人正在开展盐酸杰克替尼片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III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已达到主要疗效终点)、芦可替尼不耐受的骨髓纤维化(IIb期注册临床试验)、芦可替尼复发/难治的骨髓纤维化(IIb期临床试验)、重症斑秃(III期临床试验)等多个关键阶段的临床研究项目,其中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的研究获得了“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立项支持(2018ZX09201002-003),发行人已具备必要的人才、技术条件和产品基础,有利于募投项目的顺利推进。在上述基础上,发行人选择杰克替尼片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III期临床试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III期临床试验及治疗骨髓纤维化的美国I期临床试验的主要考虑因素具体如下:

1)发行人选择杰克替尼片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III期临床试验作为募投项目的主要考虑因素

①特应性皮炎存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2020年中国特应性皮炎患病人数达6,737.3万人,2016年至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7%。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165.9万人。在中国,大约35%的特应性皮炎患者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0年,中国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规模达37.7亿元,2016年至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8.1%。2020年至2025年期间中国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26.2亿元,2020年至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27.4%。预计2030年中国特应性皮炎药物市场规模为299.4亿元,2025年至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8.9%。

综合上述因素,本次募投项目研发管线布局、研发投入适应症选择的必要性主要包括:

(1)加快继发行人已上市产品多纳非尼片后另一重要产品盐酸杰克替尼片在中国开发骨髓纤维化适应症之外的适应症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国的注册临床,进一步扩大发行人在JAK抑制剂领域内的竞争优势地位。

(2)自IPO以来,发行人经过自主研发已新增多个创新产品管线,其中,ZG19018片、ZG005粉针剂已在中国启动I期临床试验和获得了FDA的临床试验批准,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进一步增强发行人在抗肿瘤治疗领域内的综合竞争实力。

(3)进一步丰富发行人在研产品管线,拓展发行人在小分子创新药和创新抗体产品方面的研发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发行人推出更多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创新药物,有助于发行人成功实施核心发展战略,保持发行人健康可持续发展。

发行人将主要通过向金融机构申请长期项目贷款方式筹集“新药研发生产中心三期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其余所需资金,未来随着多纳非尼片的继续商业化、更多在研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发行人的经营收入将持续提升,保障项目持续建设及贷款偿还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31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