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阿里腾讯世纪大和解:是反垄断,还是联合垄断?

回想一下,你在淘宝上要把一件商品分享给微信里的好友要经过哪些步骤?

先复制商品链接;

再转跳到微信将口令粘贴发送给朋友;

朋友复制口令;

而后朋友点开淘宝APP;

最后,粘贴到淘宝中打开连接。

这个过程有多么反人类,相信经常使用淘宝的人都深有体会。

不过这些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历史。

阿里巴巴和腾讯达成了和解!

01

阿里与腾讯共享生态

不知道是因为阿里和腾讯都是在美股上市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阿里巴巴和腾讯正考虑逐步互相开放生态系统的消息最先由外媒报道出来。

华尔街日报消息显示:

阿里巴巴和腾讯考虑互相开放生态系统,阿里巴巴的初步举措可能包括将微信支付引入淘宝和天猫,而腾讯可能将允许阿里巴巴的电商信息在微信分享,或者允许微信用户通过小程序使用阿里巴巴的一些服务。

受此消息影响,阿里股价盘前大涨。

如果腾讯和阿里以后真把事情做成了,将对中国的消费者互联网产生重大影响。

之前,因为两家的竞争关系导致双方系统,相对封闭、互不开放,中国的消费者互联网往往因二者的竞争关系分立为两大阵营。

阿里系旗下APP和业务有:淘宝、天猫、支付宝、咸鱼、聚划算、一淘、蚂蚁金服、饿了么、口碑网、阿里云、中国雅虎、中国万网、优酷、土豆网、书旗小说、高德地图、飞猪、UC浏览器、菜鸟网络、墨迹天气等。

腾讯系旗下则有:QQ、微信、应用宝、QQ浏览器、QQ音乐、QQ阅读、QQ输入法、QQ邮箱、腾讯新闻、腾讯视频、丁香园、起点、微店、全民K歌等。此外,腾讯是美团、快手、京东大股东,是拼多多的二股东。

由于两大阵营的竞争和对立,让消费互联网平台之间可谓是泾渭分明,不同阵营的平台之间都互相设立流量壁垒。

比如用户不能在淘宝中使用微信支付,将淘宝链接分享给微信好友过程复杂等等。

如今,阿里与腾讯互相开放生态,实际上是同意结束以往对立竞争的局面,从流量领域开始,携手共赢。

在外界看来,主要归功于互联网行业浩浩荡荡的反垄断浪潮。

毕竟,自2020年来,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力度趋严,受到反垄断调查与处罚的案例比比皆是,阿里、美团接连被查。

今年4月,因涉嫌“二选一”垄断问题,市场监管对阿里开出了一张“百亿罚单”,引爆了全社会对反垄断的关注和讨论。

而前不久,腾讯主导斗鱼虎牙合并事宜也因违反反垄断法,被市场监管局出面禁止合并。

似乎这次的阿里与腾讯一反常态,“携手并进”是出于反垄断的压力,把以往利用平台经济、流量优势来垄断市场的行为收敛一下。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02

腾讯与阿里“相爱相杀”

阿里与腾讯早已交锋多年,互相间明争暗斗屡见不鲜。

2013年,阿里入股新浪,为淘宝拓展营销阵地。

嗅到对手动作的腾讯立即反应过来,逐步封杀了部分微信营销账号。见状后,阿里也迅速开启行动,关闭微信通道。

这回可以说是两家的第一次上了台面也是规模较大的一次交手。

2014年春节,微信一个员工的突发奇想,微信推出了几乎影响了所有中国人生活习惯的“微信红包”。

微信红包的横空出世直指支付宝的基本盘,让阿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于是,马云号令阿里员工春节回来加班,把微信红包称作腾讯对支付宝发动的“珍珠港袭击”。

然而微信的巨大流量构筑成坚固的护城河,阿里使出浑身解数的种种反制手段,均未起到明显效果。

还好阿里电商移动化取得成功,支付宝也算争气,与微信支付平分天下,再加上阿里云与菜鸟等王牌业务,阿里巴巴跟腾讯依然不分仲伯。

2014年春节可谓是标志性的时间节点,在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里程碑。

就是从这时开始,阿里与腾讯开启了长达7年的激烈碰撞;两大“互联网帝国”不断通过“生态扩张”将盘子越做越大。

腾讯的思路是将半条命交出去的“开放”,拿流量、资金以及部分非核心业务去换外部公司股权,不控股只占股,如京东、拼多多、美团等。

阿里则是收购为主,如优酷、UC、高德等,再将业务整合到自有业务生态。

社交、金融、产业投资都是双方的主要战场。

饿了么VS美团,优酷VS腾讯视频,来往VS企业微信,支付宝VS微信支付,淘票票VS猫眼,飞猪VS同程,哈啰VS滴滴,淘宝VS拼多多/京东……

在双方不断拉锯斗争,竞争市场的过程中,整个互联网市场形成了独特的“双巨头竞争”,互联网服务得到进一步下沉和渗透,覆盖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群体。

互联网经济近年来高度繁荣与这种竞争不无关系。

03

走向“联合垄断”

从结果来看,阿里与腾讯两大阵营,虽然在七八年的时间内,持续“厮杀”,互相抢夺流量和市场。

但双方都在市场竞争中享受到了好处,业务规模与日俱增。这一切都源于期间内,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迅速普及。

这也是我们常常说到的野蛮生长期和增量市场。

如今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野蛮生长的时期也接近尾声。而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的逻辑又有不同,一个是讲市场扩张,一个是将持续稳定的经常性现金流。

一个要快,一个要稳。

所以,市场逻辑的变化也改变了阿里和腾讯经营的逻辑。以往那样攻城略地,不断和对手消耗的情况一去不复返,在整个互联网经济进入磨顶期的今天,谁都耗不起,能够持续地获得稳定现金流才是正经。

腾讯公布微信的日活达到10.9亿,每日进入朋友圈的用户达到7.8亿。

在如此活跃的平台上,无法分享淘口令、无法直接发布阿里系店铺链接,给微商撑起了一大片生存空间。

阿里的基本盘之一便是电商,如果能够获得微信庞大的流量,对其电商业务的可持续性必然锦上添花。

另一方面,淘宝和支付宝月活在七八亿左右,看起来很高。但二者的日活跃用户数量都在2亿多的水平。

而微信日活跃用户数量超过了10个亿,远远高于淘宝+支付宝的总和!

如果能够将这部分流量引入淘宝,那对阿里来说是多么大的想象空间。

同样,阿里系电商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商界仍举足轻重,如果阿里生态对微信支付开放,微信支付相当于获得了二次增长动力。

完全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很多人把这次阿里、腾讯两家开放生态的消息看作是反垄断的一环。

其实,都错了!

这是垄断走向了更高级的形式——联合垄断。

欧洲学术界把这一垄断形式称为“辛迪加”。原指企业中的工会,大都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建立的组织。

简单来说,就是少数大企业联合起来,垄断市场。

那么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就在逐步走向这个局面。

要知道,反垄断的实质是“保护竞争”,反那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如果只是两家“抱团取暖”,而仍然排除其他的新入局者,那么,“限制竞争”的效果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改变。

反垄断,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