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奥运会困于神坛

这是银杏财经第402篇文章

作者 | 耳令

编辑 | 汪小楼

东京奥运会总算是开幕了,但全世界依然为这座城市捏着汗。

错漏百出的抗疫措施,一直到奥运临近时仍未做出有效的调整:运动员被安排和游客混居、网红可以随意进入围堵中国国乒队、奥运村不断传出有人感染新冠病毒……直到开幕前,“取消奥运会”的言论仍甚嚣尘上。

直到昨天,东京奥组委才终于说出了担心:目前和奥运会相关的人士中,已有71人被确诊,此外,运动员感染数量也在增加。

这是一届罕见的“全球反对”的奥运会。除了此前上街请愿的几十万日本民众。易普索还调查了全球28个国家近2万民众,反对今年举办奥运会的比例高达57%,被调查的日本人中,反对率高达78%。

日本不顾民声呈现给世人的,将是史上最“拉垮”的一届奥运会——仅有三个赛场允许观众入内,除了东京都之外,北海道、福岛县的比赛场地也都将空场举办。这意味着97%的比赛中,运动员都将面对着赛场内充满“恐怖谷效应”的机器人。

日本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针对本次奥运会空场举办后日本所承受的损失做出过估算,预计日本将蒙受超过2.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10亿元)的损失;与此同时,受反复进入疫情紧急状态的影响,日本还将额外面临1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有机构也测算过,仅仅是此次东京都第四次防疫紧急状态的实施,就抵消了60%的奥运经济效应。

为了止损,日本开启了“抠”到极致的操作:耗资千亿日元的东京新国立竞技场连空调都不安装,奥运村内用纸板做床、用电子垃圾做奖牌、用回收塑料做领奖台,连风扇也只装了185台……还美其名曰是为了环保。

这次东京奥运会注定是一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买卖。既赚不了民心,又损失了大笔资金。但对日本而言,却没有更优的解法。

结合一个多世纪以来诸多国家走过的“奥运坑”,让人不禁想问:承办奥运的背后,到底需要戴多少副枷锁?




如何送走一只“白象”?

传闻有个暹罗国王喜欢将白象作为礼物赠送给钦定的臣民,蒙恩者往往欲哭无泪。因为白象太过名贵,在它漫长的一生中需要付出大量金钱才能很好地照料。后来“白象”通常被指那些无法处理却又消耗惊人,与实用性不成比例的资产。

吞金无数的奥运会,曾经为许多举办国留下过“白象”。

比较知名的是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加拿大为此亏出了当时的历史新高度:不仅一分钱没赚,一块金牌没拿,还赔了24亿美元。耗资14亿美元,每年维护费高达2000万加元的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从此也被贴上了“白象”的标签。

不过蒙特利尔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顶多算那一届奥运会遗留下来其中一只“白象”。另外一只,则是一时风光后,30年经济停滞的代价。

24亿美元负债,让原本富庶的蒙特利尔变得负债累累,加拿大还足足了30年。市民从此对耗资千万的重大体育比赛惟恐避之不及,还诞生了一个词:蒙特利尔陷阱。

蒙特利尔奥运会召开时,市长还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奥运会不可能造成财政赤字,这种可能性比男人生孩子都低。”

各国承办奥运赛事时,政客向来会许诺促进就业、发展旅游业、改善整体经济水平等等好处,力图把这一决策描绘成一笔精明的投资。

然而历史的经验表明,这些承诺后来大多都成了打脸之言。

奥运会从由主办城市政府出资举办,到形成以赞助为主的商业狂欢和品牌宣传,是从1984年里根政府治下的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当时的美国奥委会主席尤伯罗斯打造的那一届奥运会,在后来一直被视为奥运商业化标杆。

而后,凡是有点能耐的国家都开始学习美国。他们抢办奥运,企图通过投资奥运会带来经济增长,加强自身的国际地位。奥运会从此变成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营销平台。

但进入21世纪以后,通过商业化运作获得巨大正面收益的奥运会屈指可数,巴西、英国、俄罗斯办奥运时雄心勃勃,结果都一塌糊涂,雅典奥运更是因此而破产。

奥运会带来的正面影响通常在盛事完成的那一刻即宣告终止。即便奥运的品牌效应仍能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还是明显放缓。

2013年日本申奥成功时,安倍晋三曾经说过:“我想让奥运会成为扫除日本15年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触发器。”

日本是一个对奥运会有执念的国家,这种执念来自于昔日的荣光。众所周知,1964年东京奥运会如同经济的催化剂,帮助日本经济走上了腾飞之路,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经济衰退以后,群众依然希望国家能复兴昭和时代的繁荣景象。直到安倍晋三上台,面对屡屡不奏效的“安倍经济学”。安倍政府寄希望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力图借此给民众讲一个新故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看到这一届奥运会,日本企业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奥委会从63家日本企业中募集到超过31亿美元的赞助,这个数字是此前伦敦和巴西奥运会赞助额的三倍,而63家的赞助规模也创造了奥运会的纪录。当然也有可口可乐、通用电气和阿里巴巴等全球资本巨头。

然而,当我们拿起日本最近四年的经济成绩单,会发现奥运准备期间基建与体育场馆建设并未给经济带来提振。因而,奥运商业化收入以及奥运会当年的旅游收入就变得异常重要。

但这次奥运会97%的比赛都将空场举办,不仅意味着日本损失了900亿日元的门票收入。更重要的是,东京人流量会大大减少,完全可以预计的是,不会有太多外国人大老远跑到这个疫情肆虐的地方。

直到奥运会开幕前几天,日本仍有45万民众走向街头签字请愿停办奥运会。但是,想要取消,又谈何容易?

在日本和国际奥委会签订了的《主办城市合同(Host City Contract 2020)》中曾做出过明确规定,只有国际奥委会才有权力确定是否取消奥运会。

不仅如此,日本要取消还得赔钱给国际奥委会。除了要把国际奥委会资助的7.6亿美元还回去,国际奥委会卖出去的电视转播权,也得赔给转播商。

按照国际奥委会与NBC的电视转播协议,从2014年到2032年,NBC将支付高达76.5亿美元的费用给国际奥委会。如果东京奥运会取消,国际奥委会得赔钱给NBC,但是钱得从日本出。

美国奥运研究者朱尔斯·博伊科夫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曾谈到:“绝对不希望奥运会取消的,是NBC。他们在奥运转播权上投资了几十亿美元,高层一定会有不满,他们会坚持确保奥运会顺利进行。”

被挟持的日本如果放弃东京奥运会,面对的很可能是经济的二次衰退。但硬着头皮办下去,国民也并不买账,甚至会给日本医疗系统增加沉重的负担。

只能说“国运”是一种很玄的东西,没有路径依赖,更不能搞祭祀崇拜。1964年的奥运会让日本腾飞了,不代表57年后的奥运会还能照搬这样的好运。就跟奥运会的发源地在雅典,却无法振兴希腊一样。

当年希腊在举办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经济实力在全球排名尚可。但一场奥运会下来,希腊政府却因为一百多亿的巨大财政赤字陷入了债务危机,希腊政府不得已宣布破产。

之后接受了差不多三千亿欧元的资金救助。才渡过困境,而救助资金直到2018年希腊才彻底还清。

奥运会的短暂高光,给希腊带来的却是长达10年的金融危机和倒退了12年之久国民经济。

真的是请一只白象难,送走却更难。



面子里子两难全

相比拿着纳税人的钱大开空头支票的政客,资本市场对奥运会的态度更为真实。有研究人员曾经分别考察过资本市场在各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宣布时的反应,发现承办国的股市鲜少出现乐观情绪。

比如悉尼奥运会公布时,澳大利亚大盘毫无波澜;北京申奥成功之后,上证指数也只经历了一周左右的亢进,就回归到了原位。研究人员还综合1996到2012每一届冬奥会和奥运公布时的股票市场,发现成功申办夏季奥运会对股市没有显著影响,而成功申办冬奥会还会伴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资本市场的冷漠也渐渐传递到了申奥现场。匈牙利布达佩斯曾经宣布放弃竞争2024年奥运会。2015年德国汉堡有意申办奥运,由于在全民公投中有超过半数的市民投票反对宣布退出。

到了2017年国际奥委洛桑全会上提及2028年申办的城市时,已经没有城市愿意申办了。奥组委只能临时决定,由巴黎举办2024年的奥运会,2028年洛杉矶举办奥运会。

从前的“武林争霸”变成了“二雄论剑”,还是两届一起选出。让人哭笑不得。

承办奥运会的成本不断被抬高,是让这些国家望而却步的根本原因。经济学家Zimbalist曾将抬高申办奥运成本的因素归纳为三个:

首先申办奥运会的过程就像一场拍卖,潜在竞标者的竞相投入就能把潜在的经济租耗尽,而成功申办带来额外的心理快感,可能让最终承办者的预期经济收益完全为负。

其次是陷入“赢家诅咒”——越是高估了潜在收益的城市,越有可能不计成本地赢得承办权。东京奥运会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次日本政府已经投入了154亿美元投资,其中,因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而追加的费用就高达30亿美元。

另外,申办城市的奥组委往往牵动着一些相关利益,包括当地的建筑工程、地产等行业。举办奥运会意味着政府需要购买他们的服务,但这于纳税人而言却是十分不划算的买卖。

这些成本层层摊销下去,有多少能像政府承诺的那样惠及本地居民呢?

同样以这次东京奥运会为例,在日本地震和核泄漏事故的阴影之下,本届奥运会打出了灾后重建、城市复兴的宣传口号。在日本奥组委官网上,本届奥运会直接改名为“重建的奥运”,奥运火炬还被命名为“复兴之火”。

尽管口号响亮,但对于灾后重建的积极意义恐怕也就止步于此了。

去年《日本时报》一则报道指出,由于东京奥运场馆和奥运村建设需求量大,东北地震灾区不少重建工程陷入了建材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短缺,让本就缓慢的重建工程一度停滞。而不少针对灾民的补助项目都会在2021年3月宣告结束。

“我真的希望奥运火炬能经过双叶,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家乡的真实情况。双叶还远远没有恢复……花费在奥运会上的经费本应该投入真正的重建。”在美联社去年一则采访中,福岛县双叶町居民吉田俊秀如是说。

按照原计划,东京奥运火炬的国内传递本来应该从福岛开始,但因为核泄漏,居民被迫移居到东京附近。

潜在的净效益被侵蚀,让奥运会变成了一场纯粹“秀肌肉”的面子游戏。而公共参与和私营部门混淆不清、居民权益和资本之间的严重失衡,又在一步步将奥运会袪魅,变成一个完全被商业利益全盘统治的大型赛事。

奥运会不再是一场精明的买卖。没钱,上帝也办不好奥运。留下的“白象”不仅需要足够的市场和经济体量去消化。一旦失败,还需要赌上国运。

当然承办国完全可以大公无私地说一句,自己是为了“和平”与“友谊”。但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奥运停办,到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的相互抵制,再到雅典乃至整个希腊武装到牙齿的保卫措施,一切是否又真的完全遵循了奥林匹克原则,令人质疑。




奥运会应该继续呆在神坛吗?

2016年,里约办了一场“非典型”奥运会。巴西在举办奥运会时,经济状况和申奥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里约无奈地向世人呈现了一种可能性:原来奥运会也可以办得这么随意。

白岩松曾经这样评价里约奥运会:“奥运会只有少数国家和城市才能办得好,因此很难让很多的城市都拥有办奥运会的资格。但是里约奥运会这样接地气,会让更多的城市感觉我也可以办奥运,这将使奥运会变得可持续发展……”

白岩松的话里或许带有一些冷嘲热讽,但却提出了一个真问题。奥运会在一个极高的基础上,不断加码,让这场全世界人民欢聚的赛事变成少数国家才玩得起的资本局。而捉襟见肘的巴西政府,反而于无意间让奥运会恢复了一次聚会的本来面目。

这一次东京奥运会,日本又在重现当年“里约式幽默”。但无论是奥运村的纸床,还是全程饮食开“福岛盲盒”,都让人不太能笑出来。

这是一次被逼上梁山的赛事,它所呈现的丑态背后,有参赛者背负的风险,有日本国民的牺牲,有日本赌上的国运。但最终为其买单的,却是日渐沦丧的奥林匹克精神。

当然,日本不是唯一的“凶手”,也极有可能不会是最后的 “凶手”。

7月21日,就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前一天,澳大利亚拿下2032年奥运会举办权。

作为唯一的申请城市,官方又照常预估了一下,届时布里斯班主办的2032年奥运会将为昆士兰州带来61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并为澳大利亚带来134亿美元的价值。

故事仍在继续,但世人却在质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否重蹈古代奥运会的覆辙,最终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

或许只有走下“神坛”,奥运圣火才能一直辉煌。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25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