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美国对中国这领域卡脖子份额一夜归零,不料助攻中国掘金万亿市场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比美国卡华为“脖子”更惨烈的,是卡中国航天!

美国抛出一份长达872页的所谓《考克斯报告》,污蔑中国非法“窃取”美国航天技术。紧接着,商业通信卫星被列入军品管制清单,美国限制用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制造和含有美国零部件的卫星。

这一招,杀伤力有多大?

据媒体报道,随后的APR-3卫星、韩国星、意大利星的发射服务合同被迫终止,长征火箭一度拿下全球发射服务9%的市场份额,也在一夜之间全部归零。媒体慨叹:“大好局面遭遇‘寒流’。”

这是1999年发生的事情,但二十年后,“威力”仍存。四个多月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演讲时直言:“一直延续到今天,不允许美国航天部门和中国的任何航天部门打交道,倒逼我们中国人提前将自己的卫星和运载火箭配套出口。”

龙院士这番话,关键词是“倒逼”。

换句话说,中国人是越挫越强,不让“用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制造和含有美国零部件的卫星”,我们就将自己的卫星和运载火箭配套出口。

重重压力下,中国发奋图强,通过和欧洲国家尝试“中国火箭+欧洲卫星”、“中国火箭+中国卫星平台+欧洲载荷”的创新模式,摆脱了美国的限制,一举打破封锁,重新杀入国际商业航天市场。

让美国措手不及的是,此前是长征火箭为他国做“天梯”,此后却有东方红卫星平台与长征火箭组合,联手闯荡国际市场。

2007年5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再次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起,将“尼星一号”通信卫星送入轨道。这颗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尼日利亚定制,是第一颗实现“整星出口”的中国卫星,也是我国首次以“火箭发射+卫星在轨交付”的全套餐方式服务国际市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被激活。

“尼星一号”拉开整星出口序幕,随后,2008年,中国又为委内瑞拉发射通信卫星。

美国仍穷追不舍,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止发射,理由是美国认为卫星有军事用途,要对卫星部件进行检查。对此,中国霸气回应:“没有任何理由中止发射计划!”

最终,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顺利发射,第二年完成在轨交付及相关地面测控和电信系统,为该国普及了电视信号,为城市覆盖了免费Wifi,提供了电话、广播等服务。

中国卫星出口加速奔跑,市场不断扩大:2011年,巴基斯坦1R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首次向亚洲用户通过在轨交付的方式出口卫星;2012年,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遥感卫星整星在轨交付服务;2013年,玻利维亚一号卫星发射入轨,该国电视业务发展得到全面促进,连卫星转发器的出租,都为其带来每年数千万美元的收入。

截至2019年7月,仅仅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就向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中国香港、老挝、白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交付了10颗通信卫星、3颗遥感卫星。

整体而言,中国已为23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国际商业发射60余次,实现整星出口项目13个,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一大亮点。

中国星能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副部长王敏看来,除了卫星产品,中国还提供发射服务,以及地面测控站等硬件设施建设、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等一整套方案,“在轨交付时,就像把装修精美、家具齐全的房屋钥匙交给客户,让客户获得拎包入住的便利”。

不难看出,受到美国钳制后,中国商业航天反而打开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今年5月,未来智库发布的卫星行业深度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总产值2774亿美元(约合1.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地面设备与卫星服务收入分别为1265亿美元、1252亿美元,合计占比91%,产业规模较大。与此同时,中国通信卫星和遥感卫星数量大幅增加。

谁能想到,美国出手“卡脖子”,竟是逼着中国加速掘金万亿大市场?

参考资料:

1.《中国商业航天前传》,钛禾产业观察

2.《60余次国际商业发射!中国航天迈向世界舞台》,中国航天报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109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