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再谈信用保证保险: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东山再起"路在何方?

如果说2019年,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利润下降受累于P2P,那么2020、2021年的亏损则与疫情下的融资类信保所承载的贷款质量恶化或许有着关联。

有咨询机构曾指出,过去五年中国消费信贷不良资产快速增长,逾期余额已接近万亿,其中不良余额约37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速约为14%。

面对国内经济恢复不平衡、经济复苏区域存在差异,产业链中下游部分企业和个人还款能力承压,信保业务所要对抗的风险仍然未减轻。

但作为一款可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保险产品,信保真的就这样“消沉”下去了?未来是否还能“东山再起”?机遇在哪里?又会有怎样的挑战?一系列问题值得行业深思。

信保业务再收缩

专业信保公司“入不敷出”?

作为我国专业的商业信保公司“阳光信保”,它的发展如何,或也折射出信保业务当下的整体走向。

近日,阳光信保披露2021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据报告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阳光信保保险业务收入0.01亿元,净亏损0.85亿元。如果加上上半年的业绩,2021年前三季度,阳光信保保险业务收入为0.13亿元,却亏损了1.06亿元。

“入不敷出”似乎是这家机构目前的写照。而且,因业务原因,在最近一期的风险综合评级中,阳光信保被评为C类,这也意味着其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升,而且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对其业务经营、分支机构开设等造成一定影响。

作为国内保险市场上唯一一家专业信保公司,阳光信保为何发展至如此?这一切或许还要归结于主营的信保业务。

众所周知,作为舶来品的信保业务,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始发展,但初期是以政策性的出口信用保险为主。不过,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崛起以及普惠金融背景下对融资增信的政策支持,信保业务的种类也不断增多。其中,融资类的信保业务便乘网贷发展之势崛起,而阳光信保也是搭着这一波市场东风诞生。

在此前,『A智慧保』也多次就信保业务进行分析。

2020年4月17日

信用保证保险再惹祸!银保监会曝光一家险企:罚80万,叫停2年新业务!

2020年7月3日

保证保险沦为烫手山芋?银保监会警示审慎开展,12地监管接连发消费提示!

2020年9月21日

融资性信保如何从“烫手山芋”回到“香饽饽”?银保监会“出谋划策”,窗口指引!

2021年1月6日

监管新年惩戒,财险“老大”中枪!保证保险存三大漏洞,波及保单700万笔!

2021年4月29日

生不逢时!专业信保公司产品违规吃罚单,整改“旧”暂停“新”!

但从现在来看,信保业务发展陷入低迷。不仅是阳光信保,就连头部险企,乃至整个行业,信保业务也出现很大幅度的规模压缩。

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保证保险原保费收入为398亿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了29.8%。单看财险“老大”人保财险,前三季度其信保业务收缩至18.32亿元,同比下降64.8%。

逾期是信贷业务最怕的事情,同样也是信保业务最担忧的风险。近年来,随着P2P接连爆雷,保险公司怕了,也“累了”。

于是,信保业务成为了“烫手山芋”。经营主体的态度似乎一致,就是收缩、清退。但对于专业信保公司阳光信保来说,对这项业务躲也躲不掉,“如何破局”成为新命题。

消费需求、政策支持为信保“输血”

未来仍有前景

信保业务曾经的历史,也曾辉煌。尤其是随着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普惠金融背景下对融资增信的政策支持,以及信用保证保险融资增信功能的不断丰富,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张。

数据显示,信保业务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171.9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043.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高于全国银行业整体信贷余额同期年均复合增长率的13.4%,接近全国银行信用卡授信总额同期年均复合增长率。

其中,保证保险保费收入达到843.65亿元,成为财产保险公司收入中非车险第一大险种,占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6.48%。

保费收入快速扩张的同时,很多险企也将信保业务视为“香饽饽”。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银保监会登记在册的财产保险公司共有88家,其中已备案或报批信用保证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超40家。

这样曾经辉煌一时的险种跌下神坛后,2020年信保业务收入893.45亿元,同比下降14.39%。保险业开始冷待这一险种。那么,信保未来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是否还有翻身的机会?

首先,从需求层面看,普惠金融对信保业务的风险保障需求仍在。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9.4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6.72万亿元,同比多增4624亿元。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1.4万亿元,同比增长7.6%;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5.81万亿元,同比增长23.1%。尤其是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截至三季度末为5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另外,截至2021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566家。贷款余额9353亿元,前三季度增加488亿元。

消费信贷支撑经济发展作用越来越强,对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等增信措施的需求也随之提升。这样的背景,也为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业务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空间。

其次,从国家政策看,随着疫情以来,政府加大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信保业务也可充分起到融资增信、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作用。

近期,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就提到,2021年上半年,互联网信用保证保险实现累计保费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160%。

对于互联网信用保证保险业务高速增长的原因,《报告》指出,一方面,源于保险公司严格落实银保监会《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等相关监管文件的要求,秉持“依法合规、小额分散、风险可控”的经营原则,审慎开展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风控水平,有效夯实业务质量。

另一方面,融资性信保业务是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金融普惠的重要险种,尤其在疫情期间,助力小微企业平稳运营,过渡风险。

机遇中存挑战

提高风控水平才是“真本事”

发展仍有前景,但直面当下的问题,或许才是信保业务走出低迷的关键。

2020年以来,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持续冲击着世界经济,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目前各国政策以应急为主,尚未达到恢复及刺激经济的实质作用,短期内全球各经济体增长发展依旧堪忧。

经济下行趋势下,受国内消费降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影响,小微企业生存环境也进一步恶化,还款压力加大。这无形中对信保业务的承保风控环节构成严峻挑战。

此外,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利率下调,也间接增大了金融机构的服务难度,易将小微企业还款风险,转嫁到金融机构经营层面。加之由于不良资产风险暴露的滞后性,未来普惠金融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保险公司后续将面临更大的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赔付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利润将进一步被侵蚀。

另外,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约束不断强化;互联网贷款新规下,融资性信保业务部分产品要素与合作模式的调整与升级;科技投入增加、竞争程度加大等因素,也在无形中为信保业务转型、革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信保业务未来的发展之道,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相关提案中指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是开展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相关业务的核心。

周延礼建议,在满足客户信息安全保护相关要求的同时,保险公司应可以使用官方征信系统和税务、海关、电力、工商等几大政府有关部门的“硬”数据,通过政务协同进行与地方其他政府部门进行保险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将保险公司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链接在一起,形成了完整有效、更新及时的保险相关数据的共享机制,从而助力信用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

阳光信保也在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摘要中指出,对于风险综合评级下降,公司将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公司战略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能力:一是持续关注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监管机构新规和信保行业重大变化,并评估自身能力,据情况调整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二是针对存在的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完善公司治理、内控流程、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制度健全性和执行有效性,不断夯实操作风险管理基础,提升公司操作风险管理能力。

可见,尽管信保业务仍蕴含市场机遇,但只有跨过风控挑战,或许才能迎接更大的发展。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