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全球保健品市场已超2700亿美元,我国市场规模位列第二占比超17%

保健食品又称保健功能性食品,俗称保健品,主要分为膳食补充剂、运动营养品、体重管理和传统滋补四大类。

近年来,全球消费者保健品行业规模持续增长,美国市场规模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市场较为成熟,我国市场虽起步较晚于发达国家,但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据 Euromonitor 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消费者保健品行业规模已达2732.42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规模为852.9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1.22%,位列全球第一。

我国市场规模为485.3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7.76%,位列第二。预计2025年,我国消费者保健品行业规模有望达到624.01亿美元且保持超6%的行业增长水平持续向阳发展。

根据中国医保商会发布的《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目前从供给端来看,我国是全球膳食营养补充剂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原料供应者。

同时,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世界营养健康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我国在维生素、氨基酸、植物提取物等膳食补充剂原料的生产及出口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01

发达国家为保健品消费主力

据了解,营养保健品既不是药品,也不是食品,且并没有统一的称谓——在美国被称为“膳食补充剂”,在欧盟被称为“食品补充剂”,在我国被称为“膳食营养补充剂”。

当前,保健品的消费与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关系。居民收入高的地区,人均消费较高;一个地区,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提升,保健品消费市场将会逐渐打开并且快速增长。

保健品的主要消费国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美国、英国和欧盟是传统的保健品消费市场,亚洲的主要消费国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保健食品的市场渗透率就已经很高,食用保健品的习惯深入到日常生活。

截至2017年,在全球保健品消费中,美国市场贡献了31.4%的份额,欧洲国家贡献18.7%的份额,中国市场占16%,日本市场为8.1%,上述国家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

尽管中国的保健品消费总量很大,目前已经占据全球消费的16%,是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但是,中国的保健品消费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省份;并且,全国的人均消费量仅有美国的1/10 、日本的1/7,因而人均口径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02

我国保健品市场增长高于全球

2017年,全球保健品市场的规模是1300亿美元,合人民币约8190亿元。2007至2017年,全球保健品市场的销售额年均增长5.7%,预测2021年全球保健品市场的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合人民币接近9500亿元。

营养保健食品行业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未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但是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会呈现短期的销售旺季。由于全球疫情的冲击,我们预测2020年全球保健品的销售额略微下滑,但是2021年全球需求有望反弹和回补。

2021年下半年,北美市场的需求急速反弹,即使在海运和港口费用飙升的情况下,到岸量仍然激增。中国保健品消费市场的销售额稳步增长:2007至2017年的年均增幅达到9.58%,高于同期的全球保健品消费增长水平。

到2017年,中国的保健品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86亿美元,合人民币约1172亿元。按照既有的增长水平,预测2021年中国的保健品市场规模可达到1500亿元。

后疫情时期,在病菌、老年化等社会环境压力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的保健品市场有望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03

产销分工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在全球营养保健食品行业中,欧美企业处于领先地位,以辉瑞制药、Pharmavita 等为代表的欧美医药健康企业,具有多年的产品研发经验和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处于行业领导地位。

随着行业走向成熟,品牌商与生产商分工明确,二者协同发展。品牌商经营重点在于市场研究、产品营销和推广,及市场渠道的拓展;生产商的重点在于配方研制、产品生产、质量控制及供应链管理。

通过生产商的规模效益,行业能够降低产品开发和生产成本;通过品牌商的市场运营,行业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和运营市场,降低生产商的市场投入,使其专注于研发和生产环节。

在中国,保健品的生产和品牌市场正在从分散走向集中,头部企业引领了行业的发展。在中国,保健食品制造业起步较晚,消费习惯养成得较晚。

市场发展初期,进入行业的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无序:根据《2017年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7 年共计签发2317 件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尽管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大多规模小,竞争力差。

近年来,随着市场发展,行业整合逐渐开始,优秀企业加速扩张,一些大中型企业通过建立研发中心或加大品牌投入提升竞争力,获得了更大的全球市场份额。随着市场集中度上升,市场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全球市场的头部企业正在脱颖而出。

04

生产企业上下游议价能力增强

保健品生产商的上游主要由原料生产商构成,主要包括农产品、化工、动植物提取和原料药等领域的加工企业。目前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知名品牌商包括无极限、安利、完美、东阿阿胶、汤臣倍健、康宝莱、华润、辉瑞、脑白金等;渠道商主要指药品、母婴、商超、便利店等连锁化零售网点,以及电商渠道。

不同于原料商、品牌商和渠道商,保健品生产商致力于中间加工环节,主要负责提供产品方案、产品开发和产品生产,其中包含了原料采购、产品研发和试验、工艺调试、标准制订、产品备案或注册,以及将产品付诸生产等多项核心工作。

生产商的目标是向下游客户交付其所要求的产品,并赢取信任和长期合作关系。尽管中间环节的利润率往往较低,但是随着生产企业大型化,并不断增强研发和备案能力,完善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提高规模化生产效率,保健品生产企业面向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未来有望提升。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保健品生产商包括:广东的仙乐健康和汤臣倍健(A股上市公司)、江苏的艾兰得、山东的威海百合;全球领域规模较大的保健品生产商包括欧洲的AYANDA、澳大利亚的LIPA、美国的Pharmavite,以及美国的GNC。

上述企业大都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部分生产商兼营品牌和渠道,如汤臣倍健、威海百合、GNC、Pharmavite等。尽管都是生产保健品,产品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但是有的企业产品在普适的同时也具有侧重,如针对运动营养如GNC,或针对海洋营养如威海百合。

上述企业中,有的致力于向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如汤臣倍健不仅在国内市场自建营销渠道,而且在澳大利亚收购了当地知名品牌Life-space及其渠道;有的采用外延式收购的路径,在海外广泛收购同类资产,如仙乐健康和艾兰得。

05

国内品牌有进一步市场集中潜力

国内市场前十大品牌的市份额仅30%,市场仍有进一步集中的潜力。目前占据国内市场的前十大品牌商包括无极限、安利、完美、东阿阿胶、汤臣倍健、康宝莱、华润、辉瑞、新时代和强生。

以2017年的销售额为口径,上述品牌在中国保健品市场的份额分别为6.3%、4%、3.5%、3.1%、2.9%、2.6%、2%、1.8%、1.8%和1.7%,总计份额为29.7%,剩余70.3%的市场份额由其它品牌占据。

成熟市场的CR10一般超过50%,中国品牌商市场的格局基本上得以有效地整合集中,但是距成熟市场还有进一步集中的可能性。在前十大品牌商中,无极限(香港)、东阿阿胶、汤臣倍健、华润和新时代是国产品牌,其余的基本上都是美国品牌如安利、康宝莱、辉瑞和强生。

在中国的巨大消费市场中,品牌商须有强大的资金实力,用于布局渠道和营销品牌,市场进入门槛较高。

以第一大品牌无极限为例,无极限是香港李锦记集团旗下的中草药健康板块的品牌,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耕耘,无极限目前在大陆市场拥30余家分公司、7000多家专卖店,并在中国拥有三处大型中心广场。

安利是1959年创立于美国的日用品和保健品直销公司,“安利”和“纽崔莱”是其著名品牌,安利在全球拥有100万名销售专家。完美是马来西亚的健康产品企业,在华总部设在广东中山,在华拥有33家分支机构,以及6200余家专卖店。

除了渠道布局和建设,以及销售人员大量的投放,品牌商仍需投入巨额的广告宣传费用,持续增强品牌的响亮度和影响力。

比如,汤臣倍健是国产品牌中致力于深耕市场的企业,公司2012年以来的年均销售费用率高达27.37%,同期东阿阿胶的年均销售费用率也高达26.45%;但是相比之下,生产商的销售投入就小得多,比如仙乐健康同期的年均销售费用率仅9.74%。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61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