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周评|政策支持积极生育!保险能够扮演什么角色?


时隔一年,国家再度就生育政策发声,上一次中央用词是“优化生育”,这一次17部门发文则是“积极生育支持”,心态之变化,也将反映在政策上的变化。

人口问题关乎国运。生育意愿走低、老龄化加剧以及人口负增长,势大力沉,非举国思维和体制做出调整而不能因应,非住房、财税、金融、人才等一揽子政策托底而不能缓解。

曾几何时,计划生育是国策,衔接干部考核,未敢怠慢。如今生育既然是国策,不适用强制,只能着眼于鼓励,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个人,谁都不能袖手,而必须共同将生育成本分担起来,才能避免人口问题失速。

成 本

生育,从经济学角度来观察,是成本如何分担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生育对于个人而言,逐渐变得“不划算”,高房价以及放弃工作带来的机会成本,让生育成为“损己利它”的一项行为。生育,更多是出于对孩子的喜爱,以及文化传统浸润的自觉,而与经济考虑逐渐脱钩。

这便带来一个问题,生育是国事,但成本却由个人承担,生育意愿和生育率走低,与此有莫大关系。我们鼓励生育,出台积极生育支持政策,关键是解决生育成本的分担问题。

简单说,生育成本要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担,而不能只是政府出政策,企业来买单。仅就目前长达98天的生育津贴和工资照发,对中小企业而言,尤其是当下经济下行时期,更显沉重。

而若想积极生育,当前的政策力度和生育友好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增加的鼓励生育成本,如果还是主要由企业和个人承担,并不是长久之计。国家财政必须增加真金白银的投入,以上率下,否则生育支持,就可能被“口惠而实不至”的预期所消解。

生育率走低是国际难题,在某种程度上,它是经济发达和女性独立的产物,各国实践,未有逆转这种趋势的,而更多是阻缓和勉力维持,晓之以“利”。

因此,钱从哪出和钱由谁出,是政策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只有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可、大家都付出的成本分担机制,才能形成共识,团结一致向前看。

社 保

在积极生育支持政策里,生育保险作为其中一环,是目前成本分担的重要抓手。

根据17部门发的这个指导意见,国家统一规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支付政策,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生育基金支付范围。另据媒体报道,国家医保局将统一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标准和生育津贴支付天数,在全国性的生育保险制度出台前,各地现行政策保持不变,并严禁自行调整。

总之,生育保险基金在整个社保体系中的重要性正在提高,亟需提高。一方面,生育保险缴纳要扩容,否则不能应对日益增加的支付压力。生育保险缴纳并未覆盖全部用人单位,新经济下的很多企业并未参与其中。同时,生育保险目前只是由用人单位缴纳,个人无需缴纳;另一方面,生育保险支付,要根据各地承受水平,国家财政予以倾斜和补贴,尽可能将生育期间的费用纳入,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成本负担。

作为理性人,做出任何理性选择,都要考量成本,这既包括我们常识理解的沉没成本也包括经济学理解的机会成本。狭义上的生育成本,就是这两块成本的总和,即相关的医疗支出,以及产假及育儿假期间的收入补贴。这些作为生育的直接成本,应纳尽纳,应报尽报,是解决生育后顾之忧的最近方式,也是最看得见的方式。至于更大的成本,包括住房、养育和教育,则留给环环相扣的其他政策支持体系。

商 保

对于生育支持,我们理解的保险,更多是社会保险,如何设计成本分担机制,让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各得其所。

而商业保险则是更个人化的“增量”选择,主要解决的是定制化产品的创新和供给,做好生育保险的补充。

在养老和生育这块领域,商业保险天地广阔,大有作为。现在总是说赛道拥挤,个险不好卖,车险压力山大,随着人口红利渐远,原有的市场增长趋于平缓,另寻新的增长空间,一直是这两年全行业的头等大事。

任何时候,社会保险都是承担兜底的功能,它不能提供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定制化套餐,而这便是商业保险的市场所在。即使辅助生殖进入社保,空间也足够大,同时也倒逼商业保险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女性保险和小众保险也是很大的长尾市场,谁能做出精细化的产品,谁就能构造足够宽的护城河。

商业保险已经过了规模增长的阶段,需要将散落在市场洼地的各种定制化保险打捞起来,解决痛点,匹配需求。事实上,围绕生育和养老这“一老一小”所展开的保险赛道,是有超车机会的。跟随着国家战略的风口疾行,做好微观准备,是一定会厚积薄发的。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52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