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加载中...

云掌财经,让你更懂投资!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

创业板指

上证50

打开APP

“重疾险+万能账户”混搭风起!新单滑坡五年,能否借势重振雄风?

图片

曾经,作为健康险市场的C位担当,重疾险撑起了一片天,新单保费规模一度超千亿。

然而,随着近年寿险代理人队伍规模的缩水叠加疫情冲击、新旧定义切换期炒停售透支客户需求以及客户购买力不足等综合因素影响,重疾险告别了昔日的高光,逐渐被惠民保、百万医疗等为代表的医疗险反超。

从整个人身险市场维度看,在利率长期下行的大环境下,增额终身寿等储蓄型保险产品成为业界宠儿,反观重疾险的存在感则更加黯淡,新单保费已连续五年下滑。

重疾险的拐点何时到来?一切尚不得而知。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已经出现,即在监管力推寿险业防范利差损风险,引导降低利率水平的背景下,重疾险这一高价值、保障属性强的产品再度得到很多险企的重视。

『A智慧保』注意到,为了更好地推动重疾险销售,同时提升产品的吸引力,部分险企积极尝试“重疾险+万能账户”这样的搭配组合。与此同时,围绕重疾险,一些险企还额外提供长期护理、重疾康复等增值服务,这折射出行业主体已逐渐提升对重疾险的战略重视。那么,重疾险能否重回升势,还有哪些创新空间?

防范利差损风险下

保障类业务重回战略视野?

随着利率的长期下行,险企投资收益下滑,防范利差损风险已成为保险业的高频词,亦是2024年的重点监管方向。

对于防范利差损风险,一个明显的动作是,保险产品的利率水平不断下调,诸如去年普通型人身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从3.5%下调至3%;分红险预定利率上限从3%降至2.5%,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的上限也从3%降至2%。

进入2024年,降利率的基调仍在延续。今年年初,监管部门就对多家人身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自2024年1月起,万能险账户结算利率不得高于4%,6月后进一步下调至3.8%、3.5%两个上限档位,其中部分规模较大及风险处置的机构需要压降至不超过3.5%。

如此不难看出监管防范利差损的决心,这也倒逼险企开始更加关注资产负债管理,特别是负债端不能再对储蓄型保险产品“大干快上”,而是要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强化对保障型产品的创新与补充。

在前不久上市险企召开的业绩会上,部分险企管理层也释放出这样的信号。“从产品结构变化而言,过去几年以重疾险为主,根据市场需求,终身寿险占比加大。未来将加大多元化渠道建设,进一步提升营销渠道包括团体渠道的规模质量,在产品结构方面,进一步挖掘健康险、养老险,产品结构均衡,减少市场波动的风险。”新华保险副总裁龚兴峰指出。

中国太保财务负责人、总精算师张远瀚也曾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大众对保障的需求,对于资产增值的需求、资产传承的需求仍然巨大。在这一情况下,公司将会通过降低定价的保证利率增加产品中可调整收益的成分、增加保障型产品比例等,促使对利率的敏感性下降。

一家大型保险公司市场总监也直言,以百万医疗、重疾险等为代表的健康保障类产品,在市场上仍然有旺盛的需求,但很多消费者尚未完全认识到百万医疗险和重疾险在产品特征和满足客户需求方面的差异。如果后续行业能够不断地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描述不同健康保障类产品的功能与差异,相信它们将保持应有的市场地位与产品份额。

“重疾+万能账户”风起

应对吸引力不足痛点?

的确,在寿险代理人规模快速扩张的那些年,作为健康保障型产品的“扛把子”,重疾险曾撑起寿险新业务价值的一片天。

熟悉行业发展的人都知道,重疾险的新业务价值率(新业务价值/新单保费收入)高达8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产品,能够驱动险企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增长。然而,随着近年百万医疗、惠民保这样的高性价比医疗险的兴起,传统重疾险由于杠杆率低、吸引力不足叠加代理人队伍快速缩水,产品销售受到较大冲击。

相关数据显示,重疾险新单已连续五年下滑,2023年重疾险新单保费体量已不足200亿元,较2018年时超千亿的新单高峰,已相去甚远。

一方面是防范利差损下,险企对长期保障型产品的发展诉求加大;而另一方面,重疾险尚未走出下行通道。下一步,如何提升重疾险产品的吸引力、购买力,成为新的市场课题。

『A智慧保』注意到,当前重疾险销售正悄然发生一些改变,或是为了提升产品看点,多家险企尝试了“重疾险+万能账户”的组合形式。譬如,泰康人寿日前推出乐享健康(嘉惠成人/嘉惠少儿)重大疾病保险,购买该重疾险就可与泰康福泰2.0终身寿险(万能型)(福泰2.0万能险账户)构成保险产品计划,后者能够以2%的最低保证利率帮助客户锁定长期利益。

从产品责任上看,泰康人寿的乐享健康(嘉惠版)涵盖了轻、中、重三级疾病,能够多次赔付且有豁免责任,与市面上很多终身重疾险较为类似,但其与“万能账户”的组合,无疑让产品多了一层“卖点”。毕竟,很多客户除了有疾病保障需要外,财富管理也是一大刚需。

其实,早在2020年,泰康人寿就于行业内首推“健康险+万能账户”的组合形式。彼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称,过去万能账户的收益红利只能通过购买年金等产品来实现,而现在健康险也可搭配万能账户了,账户门槛的下降,为更多国人打开了资管大门。

试水“重疾险+万能账户”组合的不止泰康,去年3月,中宏保险也曾推出“中宏健康宏星全能版保险产品计划”,采用“重疾险+万能险”组合形式,将重疾保障和万能险的稳健增值特点相结合,既能提供健康保障抵御重疾风险,又能在风险来临时不影响财富的持续稳健运作。

还有今年,平安人寿推出了一款名为“平安如意保险产品计划”的保险产品组合,由定期两全+定期重疾+万能险组成,该款产品的生存金可选择转入万能账户二次增值,还可按需规划领取,适配退休补充、旅居等多元需求。

综合来看,重疾险主险+万能账户的搭配形式兼顾了大众健康保障与财富管理的双重需求,同时还能利用账户功能进行保费抵缴,支付护理服务等。于保险公司而言,万能险更多是一种刺激重疾险销售、深挖存量客户或服务变现的手段。

新单连续五年下滑后

重疾险能否重回升势?

从产品数量来看,“重疾险+万能账户”的形式目前只是零星的出现,尚未形成主流。那么,未来这样的搭配组合是否会被更多险企效仿,受到更多客户群体的认可呢?

对此,『A智慧保』也咨询了身边的资深保险营销员和产品专家,普遍的看法是“重疾险+万能账户”的形式目前看还只是一个营销卖点,想要形成增长点稍有难度。因为现在万能险的保证利率和结算利率都在往下走,不确定性较大,如果客户的确有财富增值需求,可能更倾向于增额寿或者年金险。未来险企想好更好地利用万能险的形式,可能还要多一些变化,比如到期转换等等。

不过,上述专业人士也指出,重疾险接下来可能会成为保险营销端的发力方向。据观察,目前市场渠道还没有完全“报行合一”,譬如经代、个险渠道等,保险营销员卖的产品还是比较乱的,但是一部分人已经把方向转到重疾险了。

尤其是在监管强化“保险姓保”,要发挥保险“稳定器”与“减震器”功能下,像之前那样大规模卖储蓄险的情况可能会变少。此外虽然出生人口每年递减,但是新生代父母对少儿重疾险的补充尚不充分,他们也是未来重疾险的主力军。

另有行业人士认为,想要复制过去传统重疾险推高保费与价值的路径,已经很难实现了,未来重疾险的功能定位将从医疗支出补偿逐渐转移至收入损失补偿,定期重疾的概念将得到强化。因为定期重疾件均更低,保障杠杆更高,主要覆盖收入能力最强的人生阶段,对中青年投保群体或将是更经济的选择,目前市场上的定期重疾险产品也越来越多,客户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由此可见,重疾险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然过去,并且很难再重现、复制,但这不意味着重疾险的价值全无,如何强化重疾险的“经济补偿”定位,并与财富管理、健康服务深化对接,在满足客户保障需求的同时,如何提升产品的性价比、灵活性,以及如何唤醒老客户加保、覆盖非标体人群等,皆是未来的创新方向,有待市场主体主动求新、求变,拥抱新的市场环境。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41 打赏

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